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薛姝(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國家科研機構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前端連接基礎研究,后端連接產業創新,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應當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排頭兵”。因此,要有效促進國家科研機構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科研機構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國家科研機構具有獨特的優勢。
一是國家科研機構覆蓋領域廣。我國國家科研機構幾乎覆蓋了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主要領域,能夠為各個行業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科研和技術支撐。如中國科學院集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于一體,現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很多行業領域都有國家級科研機構以及地方科研機構,如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氣象科學院等,這些行業院所都在行業領域內發揮重要作用。
二是國家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基礎。新質生產力的根本基礎是有更多的創新成果,超過傳統生產力的水平,也更具有科技特征。科學與技術創新成果主要由科研人員創造與發展,眾多高水平科研人員聚集在國家科研機構中,促進科研機構產生優質科研成果、提供優質科技服務。與此同時,優質科技人才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培養,形成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三是國家科研機構以完成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為重要創新模式。國家科研機構不是單純的學術機構,它一般根據國家科技發展需要設立,很多情況下,其科研內容和科研成果都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緊密結合。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形成新的產業領域、實現產業升級。這是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機會。國家科研機構在行業內部具有較高的科研水平,同時,建制化的組織模式,有利于開展集體性科研攻關項目。在調動科研資源、提高組織效率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些都使得國家科研機構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同時,能夠起到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效果。
四是國家科研機構具備產業轉化優勢。絕大多數國家科研機構都具備承擔解決行業共性問題、提供共性技術支持等功能,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具有明顯優勢。國家科研機構與行業內企業關系密切,部分機構有自己下屬或出資入股的公司,能夠有效縮短從創新成果到商品化產品之間的轉化周期,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提高企業科技創新及其產品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加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五是國家科研機構的人才培養具備與產業銜接的優勢。國家科研機構的人才培養呈現全鏈條培養特征,青年人才的科研與國家重大任務、產業發展前沿緊密相關,科技人才與相關行業交流比較深入。這些都有利于將科技創新轉化為更加優質的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競爭力。
內外兼顧促進國家科研機構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提升國家科研機構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撐帶動作用過程中,從內部角度,應注重提升國家科研機構的科研能力,修煉內功,加強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研成果支持及技術供給。從外部角度,應注重國家科研機構與產業結合,注重與其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協同,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內外兼顧,形成國家科研機構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是注重使命導向,提高國家科研機構承擔國家任務的使命感和自覺性。在使命導向、目標導向的科研任務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科研水平高、團隊穩定、組織化程度高等優勢,在國家有任務需求時,迅速組織科研力量,解決問題,完成國家使命。如此,才能有效滿足國家科技發展需求,不斷提升我國整體科技發展實力,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更高的發展平臺。
二是加強穩定支持,提升國家科研機構的科研能力。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是國家科研機構發展的根本任務,也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為國家科研機構提供相對穩定的經費支持,是保障國家科研機構提升能力的重要基礎。在穩定經費支持的基礎上,需進一步擴大國家科研機構自主權,鼓勵其根據國家需求和機構發展目標,對科研重點方向進行有效布局,提升經費使用效率。
三是完善管理機制,促進國家科研機構科技人才迅速成長。應加強對科研人員培養與支持,擴大資助范圍、增加普惠性支持等,滿足科研人員在開展科學研究中所需的條件,進一步優化人才評價機制,讓不同類型的創新思想有脫穎而出的機會。以國家使命導向任務為引領,培養具備戰略眼光和較高能力素質的科研人員,在國家發展的重點方向充分發揮作用,并促進有潛力的科研人員盡早成長為戰略科學家,發揮對新質生產力未來發展的方向性、導向性作用。加強人才方面的“院企”協同,促進能夠與產業界進行深入交流合作的科技人才成長。
四是與產業界結合,強化國家科研機構對行業發展的支撐。充分利用國家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模式優勢,進一步發揮其行業優勢,強化協調能力,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充分動員行業內的企業積極參加相關任務,縮短科研成果與產業結合周期,促進行業內產品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加快新質生產力形成并促進其有效發揮作用。
五是加強科研合作,協調好國家科研機構與其他戰略科技力量的關系。不斷優化科研合作生態,以國家科研機構為中心,促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形成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態勢,提升科研水平,將更多原創性、高水平科技成果盡快轉化成產品和技術,有效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