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位于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的陶寺遺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項目。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陶寺考古隊領隊,高江濤帶領團隊探尋、解碼陶寺文明,秉持著迎難而上的信念,在陶寺遺址的發掘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收獲了考古帶來的驚喜和震撼。
1995年,高江濤考取鄭州大學,被調劑至考古學專業,機緣巧合推開了考古的大門。200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高江濤前往陶寺遺址實習,由此與陶寺結緣,至今已開展考古研究工作二十年。他認為,陶寺遺址在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一,陶寺遺址作為4300多年前中原崛起的關鍵實證,是一個重要的文明支點;其二,陶寺文明所體現的包容性、創新性等特點與中華文明相契合,是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代表;其三,陶寺文明與文獻記載中傳說時代的典型人物比如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陶寺遺址也是我們證實這段歷史是否真實存在的關鍵?!彼信e了在陶寺遺址中發掘出的屬于良渚文化的玉璧和玉琮,以及出土的具有江漢平原特色的玉獸面,這些遠距離的先進文化元素出現在陶寺遺址,正體現了陶寺文明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融合性。
這樣一座考古研究的“富礦”,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陶寺遺址面積達400萬平方米,陶寺城址也有280萬平方米,相當于四個故宮大小。此外,因為自然、人為等多種因素,陶寺遺址破壞嚴重,許多建筑只剩下基礎,給研究工作造成極大困難。面對龐大的古城和殘破不整的遺跡,高江濤秉持“考古隊是課題組,考古工地是實驗室”的理念,帶領團隊帶著課題意識,有目的、精細化地發掘,同時綜合多學科開展研究,盡可能多地從遺址中提取信息?!拔覉孕拧静磺笠渍叱桑虏槐茈y者進’,考古研究者應當吃苦耐勞,迎難而上。在陶寺遺址考古發掘中,我們見到很多不容易解釋和弄清的東西,但這種不易恰恰是你需要去做的?!睘榇?,一年中除去不適合開展野外工作的嚴寒和酷暑,剩下的八個月時間,高江濤都帶領著團隊扎在陶寺遺址進行田野工作。
開掘過程固然艱辛,但每一次重大發現都給所有考古工作者帶來驚喜。談及印象最深刻的發現,高江濤講述了他2004年實習期間,親手發掘出陶寺觀象臺觀測點的經歷?!爱敃r,我在地面上發現了一個近似圓的弧形線,立刻叫來了領隊和老師,我們繼續發掘,最終發現這個地方有四圈圓,從外圍的大圓逐漸往里收縮,而最里邊25厘米直徑圓的圓心恰恰與我們今天測算出的觀測點不謀而合,就這樣發現了 4000多年前的觀測點,大家都特別興奮?!边@次意外發現解決了考古團隊當時面臨的核心問題,其反映出的古人在天文觀測方面的精準和智慧,給如今的人們帶來深深的震撼。
對于陶寺文明的傳承,高江濤認為,要在科學傳播的基礎上,借助多種新技術和傳播形式推廣陶寺文明,“還可以將其與地方文旅發展和文化建設相結合,通過開展陶寺遺址研學實踐等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陶寺遺址”。(光明網記者郝悅)
【嘉賓簡介】
高江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陶寺考古隊領隊??脊艑W博士。2014年日本橿原考古學研究所研修,2019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學。主要從事中國文明起源研究、先秦考古、文化遺產保護與規劃。長期工作于田野考古發掘第一線,主持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著有《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的考古學研究》、《淅川下王崗:2008-2010年考古發掘報告》等專著,曾獲第六屆胡繩青年學術獎,在《考古》、《文物》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