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金曉明,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副主任,也是一名“大系”人。“大系”是指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其規模浩大、縱貫歷史、橫跨中外。用金曉明的話說,“教書育人和編纂‘大系’,其內核、方向都是一致的。”
自2005年起,金曉明作為主要成員全程參與“大系”編纂工作。在談到“大系”時他如數家珍,“我們將這份文化遺產呈現給當下和后世的人們,為賡續中華文脈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這是‘大系’人的使命和責任。”
金曉明從事中國書畫理論教學和學科研究工作40年,開設的多門藝術教學課程都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在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里,書法、繪畫、詩詞等都是很重要的遺產,因此在教學中,他十分注重引領學生了解經典、感受經典,同時構筑起學生內在的文化精神,讓他們更加深刻地明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么傳承,如何創新。“培養認識事物的整體觀和發展觀,讓學生以超越一個專業的視野看待問題,這也有利于成長。”這種樸素的教育理念貫穿他教學始終。
“‘大系’連接古代與現代,實現傳承與發展。”金曉明指出。自《宋畫全集》的搜集工作起,金曉明和其他“大系”人一道踏上了漫長的為畫“修典”之路。他們的目標十分明確,“‘大系’的編纂要搜集整理散藏于世界各地的中國歷史上的繪畫珍品,并通過技術的手段將它們變為圖像,集結成冊,讓原作神韻得以再現,讓經典傳世。”
從參與“大系”編纂整體架構的設計到相關文獻的搜集與梳理,從收藏單位的聯絡溝通到帶領團隊拍攝……金曉明往往身兼數職,不辭辛苦在各地奔波。“單單是宋畫,全世界就有100多家文博機構收藏,海外的很多藏品資料只能零星地去展覽圖錄、學者文章中找。”他坦言,“要呈現繪畫作品‘下真跡一等’的品質,要讓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博物館、收藏機構認可并支持我們,并不容易,有些繪畫作品的授權甚至要經歷長達四五年的反復溝通。”
從2005年“大系”團隊組建到2022年“大系”基本結項,18個春秋,項目組先后三次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大規模的中國古代繪畫藏品圖像搜集工作,金曉明形容這個過程是“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大系”編纂出版的《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被譽為“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
2022年,“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不少人慕名而來。在展廳,金曉明常常看到年輕人流連于此,與他們交談發現,不少年輕人鐘愛中國傳統繪畫,愿意去學習傳統文化,但囿于多種因素,無法全面了解以及近距離觀察畫作。有年輕人告訴他,“如此呈規模性的、集中的、整體性的繪畫成果,還是第一次看到,很震撼。”這也讓金曉明感慨良久,“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建立了一份中國傳統繪畫的國家檔案,也搭建了一個中國傳統繪畫、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歷史學習、研究的重要平臺。“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近距離地去觀察、去接觸我們的文化瑰寶。”
目前,“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工作已告一段落,但“五部全集的成果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式的。隨著時間的延續,我們可能還會發現、增補更多的內容。”金曉明表示,當前以及未來,“大系”人還有兩大責任:一是讓“大系”走進尋常百姓家,讓更多人認識并有效利用這些資源;二是將“大系”結合到學校的相關專業研究和各類課程中,讓這些重要的繪畫資料“開枝散葉”。
“類似這樣的工作還有很大空間。而這些,我們已經著手在做了。”金曉明對此充滿期待。(光明網記者王營)
【嘉賓簡介】
金曉明,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委會委員,博士生導師,西泠印社社員。主要從事藝術理論和中國藝術史教學與研究,兼及書法創作。近二十年來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各斷代集成的整理編纂,為《宋畫全集》《元畫全集》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