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習近平文化思想、制度型開放、就業、國家安全、中部地區崛起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曲青山:習近平文化思想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是對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從歷史維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創造性提出“兩個結合”,深刻闡明了黨的理論創新的魂脈和根脈;創造性提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闡明了中華文明的本質屬性;創造性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刻闡明了處理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的辯證關系,這些充分彰顯了黨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從現實維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創造性提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創造性提出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創造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創造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地位作用;創造性提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創造性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政治立場;創造性提出掌握信息化條件下輿論主導權、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輿論環境,這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從世界維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創造性提出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凝聚人類價值共識、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提供了正確理念指引;創造性提出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貢獻了中國智慧;造性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豐厚的人文力量,這些充分展現了大黨大國的天下胸懷和責任擔當。
摘編自《人民日報》
【劉曉寧: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曉寧表示,推動制度型開放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需要明確重點領域、找準路徑方案,分階段分層次有序推進,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一是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經貿體系變革重塑。我國應通過穩健的制度型開放在全球經貿體系中爭取更加有利的位置。維護WTO在多邊機制中的作用,發揮大國功能推動開展相關議題的多邊談判,爭取在爭端解決機制、競爭政策、服務業開放等領域擴大共識。二是努力商簽更高水平更優布局的經貿協定。在維護WTO多邊體制的同時,我國也應同步推進各類雙邊和區域經貿協定的談判、簽署和升級,加快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三是全面穩步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條款。結合當前國際經貿規則的發展方向和CPTPP、DEPA等重點經貿協定的相關規則條款,我國應著力推動服務業開放、數字貿易、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規則對接。四是深化國內相關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應進一步修訂完善與數字貿易、競爭中立、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規則相關的法律法規,逐步建立起與制度型開放和一流營商環境要求相適應的法律體系。深化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對外投資、金融等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推動海關制度創新、縮減負面清單、放寬市場準入,實施全生命周期式監管模式,構建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新體制。五是在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開展先行先試。自貿試驗區和各類開放平臺應結合各自功能和特色優勢,積極開展高標準規則的先行先試,打造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和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示范樣板。
摘編自《光明日報》
【楊偉國: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楊偉國指出,要把穩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多措并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在勞動力需求方面,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工作機會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保障。在勞動力供給方面,造就更多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舉措。在勞動力供求匹配方面,建立高效率的匹配機制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核心支撐。因此,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強化政策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宏觀層面,要增強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堅持實施以穩定和擴大就業為基準的宏觀調控,切實把就業指標作為宏觀調控取向調整的依據,推動財政、金融、投資、消費、產業等政策聚力支持就業,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在中觀層面,要增強就業政策功能協同性。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要求就業政策從勞動力需求、勞動力供給、勞動力供求匹配三大方面系統發力,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遵循市場機制,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推動創造更加靈活更有保障的良性有序的就業市場,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的實現。在微觀層面,要增強就業政策工具激勵相容性。在這一過程中,加大促就業專項政策力度,落實和完善穩崗返還、專項貸款、就業和社保補貼等政策,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行業企業支持,強化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加強市場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有效治理就業歧視、欠薪欠保、違法裁員等亂象。
摘編自《經濟日報》
【戴維來:善用活用總體國家安全觀方法論原則,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戴維來表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必須用好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強大思想武器,自覺運用其方法論原則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從整體上把握國家安全,不斷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系統思維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通過系統性、整體性、全面性等方式,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有力支持。創新思維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時代特征。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要求我們適應發展潮流,善于運用現代科技維護國家安全,加快國家安全領域科技創新步伐,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等領域搶占先機,提高國家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防護,筑牢國家安全的技術屏障。法治思維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保證。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加快構建完備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用法治方式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斷提高國家安全法治化水平。協同思維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現實路徑。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善于運用統一戰線法寶,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黨的領導、全民參與、軍地聯動、高效協同的國家安全工作格局。同時,要積極參與全球安全治理,同各國攜手應對共同挑戰,推動國際安全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底線思維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根本要求。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奉行底線思維,是筑牢國家安全基石、維護國家安全必須堅守的根本立場。
摘編自光明網理論頻道
【賈若祥: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表示,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要牢牢把握中部地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定位,始終緊扣中部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戰略定位,著力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不斷挺起中部地區崛起的“脊梁”,奮力譜寫中部地區綠色低碳高質量崛起新篇章。首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要牢牢牽住科技創新這一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做好“新”的大文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挺直挺硬中部地區崛起的“脊梁”。其次,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中部地區崛起,要做好“綠”的大文章,不斷擦亮中部地區崛起的綠色底色,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這兩點基礎上,中部地區位于中國之“中”,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國家重大骨干交通基礎設施大都貫穿中部,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中部地區崛起,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做好“通”的大文章,統籌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現代物流提質增效降本,促進要素高效自由便捷流動,更好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最后,發展是中部地區崛起的經濟基礎,安全是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保障,要以高水平安全更好支撐中部地區高質量崛起,并通過中部地區高質量崛起進一步夯實高水平安全的基礎。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