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戴維來(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上海市總體國家安全觀宣講團成員)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十年來,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國家安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內容豐富、思維縝密、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體系。縱觀總體國家安全觀十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協同思維、底線思維等方法論原則融會貫通,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安全工作規律的深刻把握和國家安全工作方法的創新發展。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安全體系加速重塑,國家安全內涵外延不斷拓展,維護國家安全任務艱巨繁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必須用好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強大思想武器,自覺運用其方法論原則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從整體上把握國家安全,不斷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系統思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方法
系統思維強調國家安全是一個整體性、關聯性的系統工程,要求我們在處理國家安全問題時,樹立全局觀念和整體視角,把維護國家安全置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謀劃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促進國際安全和世界和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總體國家安全觀就是系統思維在新時代國家安全領域的創新發展,要從整體上審視和謀劃國家安全,把各類安全要素放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綜合考量,科學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當前,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數據等諸多領域安全問題相互影響、彼此交融,國家安全形勢錯綜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通過系統性、整體性、全面性等方式,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有力支持。唯有堅持系統觀念,把國家安全置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考量,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準備,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國家安全。
創新思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時代特征
創新思維鼓勵我們在國家安全工作中勇于探索新方法、新途徑,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強法治思維,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提高運用科學技術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不斷增強塑造國家安全態勢的能力。面對復雜多變的安全形勢,要與時俱進,創新國家安全理念、體制機制和工作方法,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國家安全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日益復雜,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并存,維護國家安全必須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新質生產力要素不斷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現代科技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徑。科技賦能為國家安全工作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標志著國家安全治理正在邁向智能化、精準化的新階段。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科技與國家安全的深度融合將成為大勢所趨。我們要適應這一發展潮流,善于運用現代科技維護國家安全,加快國家安全領域科技創新步伐,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等領域搶占先機,提高國家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防護,筑牢國家安全的技術屏障。
法治思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保證
法治思維強調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以及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化,不斷提高國家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是貫徹實施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從實踐運用來看,堅持法治思維有力推動了國家安全法治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安,把國家安全納入法治化軌道,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先后制定國家安全法、香港國安法、反間諜法、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密碼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頒布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海警法等專門法,國家安全法律制度日益健全。特別是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普及國家安全法治知識,進一步筑牢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法治根基。國家安全執法司法工作不斷加強,依法懲處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實踐表明,堅持法治思維,用法治規范和保障國家安全工作,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加快構建完備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用法治方式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斷提高國家安全法治化水平。
協同思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現實路徑
協同思維指出,國家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突出各安全領域間的相互支持、共同參與、密切協作,強調整體合力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突出實戰實用鮮明導向,更加注重協同高效、法治思維、科技賦能、基層基礎,推動各方面建設有機銜接、聯動集成。國家安全是全民的事業,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協調行動。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了國家安全的高度統一和綜合性,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各方面、各環節,絕非某一領域、單一部門的職責。協同思維強調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加強黨委統籌、政府協調、軍地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協同思維,建立健全協調機制,開展行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協調機制,軍地聯合開展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等行動,有效防范化解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維護了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實現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有效運轉、地方黨委國家安全系統全國基本覆蓋,實現了從分散到集中、遲緩到高效、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變革。同時,積極參與全球安全治理,加強同各國在反恐、網絡安全、海上安全等領域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重大傳染病等全球性問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
可以說,協同思維已成為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關鍵法寶。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善于運用統一戰線法寶,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黨的領導、全民參與、軍地聯動、高效協同的國家安全工作格局。同時,要積極參與全球安全治理,同各國攜手應對共同挑戰,推動國際安全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底線思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根本要求
底線思維教導我們要時刻準備應對最壞的情況,確保國家安全的底線不被觸碰。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底線思維就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居安思危,做到未雨綢繆,有效防范、管理、處理國家安全風險,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守住不可逾越的紅線,以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發展利益。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國家安全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既聚焦重點、又統攬全局;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風險挑戰。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行徑。對那些搞分裂、搞顛覆、搞滲透、搞破壞的行為,必須斬草除根、堅決打擊。對可能危及國家根本利益的風險隱患,必須堅決排除、有效化解。對觸碰國家底線、危害國家核心利益的行為,必須毫不猶豫、堅決制止。實踐充分證明,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奉行底線思維,是筑牢國家安全基石、維護國家安全必須堅守的根本立場。
總體國家安全觀蘊含的方法論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觀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體現了鮮明的問題意識、深邃的理論思考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有助于我們科學把握國家安全形勢,制定符合實際的國家安全戰略和政策,增強國家安全工作的科學性;有助于我們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有效應對各種安全挑戰,提高國家安全工作的有效性;有助于我們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主動防范和化解國家安全風險,增強國家安全工作的主動性;有助于我們從長遠角度考慮國家安全問題,制定可持續的國家安全保障體系,保障國家安全工作的長遠性,為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
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善用活用總體國家安全觀方法論原則,強化戰略思維,堅持整體謀劃,科學系統施策,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