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肖亮(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教授)
自2014年教育部印發《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以來,智庫研究在高校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不少高校教師紛紛投身智庫研究,但如何做好學術研究和智庫研究的有機結合,是困擾許多高校教師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體會提出五方面心得。
第一,努力調整心態,在學術研究和智庫研究之間順暢切換。一是要發自內心對智庫研究有真正興趣,并認同智庫研究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和學術研究相比,智庫研究在當前高校中仍處于相對弱勢狀態,從事智庫研究的教師在職稱晉升、科研考核等方面面臨更大的壓力,甚至難以得到高校主流評價標準的認可。如果高校教師對智庫研究工作沒有真正興趣,常常會受到來自外部的困擾,導致心態失衡,難以長期堅持。二是要有“沉下去”的智庫研究定力,切記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想法。部分高校教師把智庫研究當作學術研究做不下去時的替代品,認為智庫研究可以“短平快”,把智庫研究當作捷徑。但事實上,如果有學者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高質量的智庫研究成果,往往并不是智庫研究本身相對容易或是沒有科研含金量,而是基于該學者前期學術研究積累的轉化。三是要志存高遠,既要有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現實問題的大局意識,也要有預判未來重大趨勢的前瞻意識。尤其是高校教師做智庫研究不能只做細枝末節的當下問題,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預判和關注未來的重大問題。
第二,有所為有所不為,深耕細分領域,打造專業優勢。一是必須堅持學術研究與智庫研究“兩手抓”“都要硬”。高質量的智庫研究成果一定是有相對扎實的前期學術研究成果作為支撐,僅憑個人直覺和拍腦袋,或是充當“二傳手”,網上檢索點資料,拿不出好的智庫成果。近年來,智庫服務客戶的專業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不少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擁有碩士甚至是博士學位,沒有扎實的前期研究和調研,僅憑文字材料的簡單堆積,要獲得認可并脫穎而出很難。二是不要盲目跟隨熱點,頻繁切換智庫研究領域。智庫研究既要針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國際上焦點熱點問題開展深入研究,也要針對重要思想理論觀點、重要戰略情況與動向進行動態跟蹤研究。原則上,高校教師智庫研究領域應與自己擅長或長期關注的學術研究領域保持一致;即使不是自己學術研究的領域,近期也承擔過同類項目,有一定數據和成果積累的領域。如果過于功利,為報送而報送,可能會適得其反。三是要客觀認識高校教師做智庫研究工作的短板和優勢。和政府部門的智庫研究機構相比,高校教師的優勢是系統性和邏輯性強,研究視野比較開闊,短板是往往對現實情況不了解,掌握的實際數據和資料不夠充分。一般而言,一周之內要完成的智庫研究任務,政府部門智庫研究機構更加擅長,但如果委托時間在一個月以上,高校教師會有一些優勢。考慮到目前政府委托的智庫研究任務往往時間較短,高校教師應聚焦如何增強任務快速響應能力,拓寬智庫研究的外部協作網絡,如熟悉相關領域狀況的學生、校友,或有過課題合作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等。
第三,敢于躬身入局,秉持乙方思維,學會站在決策者角度提出解決方案。一是要以問題為導向,深入調研一線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隔靴搔癢,游離在現實問題之外,很難做好智庫研究。高校教師要合理分配學術研究和智庫研究的時間,主動參加政府、企業、協會等實務部門組織的各類調研活動。二是要聚焦主要研究領域,通過掛職等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機制,主動與相關政府部門、智庫機構等建立常態化的穩定合作機制,滲透到相關部門的日常工作中。三是要積極承接各類社會服務課題。社會服務課題是培養高校教師乙方思維、服務意識,提高其邏輯能力、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教師深刻了解現實問題的重要渠道。同時,社會服務課題還是確保高校教師高層次智庫研究獨立性的重要支撐,能為高校教師在“命題作文”式智庫研究外,主動發現重大問題、開展前瞻性研究和探索多元化的成果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撐。四是要主動創造機會,參與國家層面智庫研究工作。尤其是對于北京之外的地方高校來說,受平臺能級等因素影響,參與黨中央和國家部委課題研究的機會不多,獲得重要領導采納批示的機會較少。因此,需要放下身段,積極主動參與申報黨中央和國家部委發布的課題,或對接并參與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以及國家級協會的調研課題。由于上述類型的課題往往是當前國家或區域的重大現實問題,且一般有成果直報渠道,往往容易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高質量智庫成果。
第四,做好“一魚多吃”的準備,最大程度發揮智庫研究對學術研究的貢獻。一是要通過智庫研究來幫助學術研究發現真正的問題,為標志性學術研究成果創造條件。不少高校教師出現學術研究瓶頸,很大程度上不一定是學術研究能力不夠,而是缺乏發現真正問題的能力。尤其是脫離導師指導后的青年教師,其理論研究基礎、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等都非常不錯,但常常面臨找不到有研究價值問題的困惑。二是要合理利用政策,找到智庫研究和學術研究相互促進的契合點。2024年國家社科基金申報政策的重大變化之一,是預期成果由“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預期社會效益等”申報維度改成“成果形式、宣傳轉化及預期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對課題成果的轉化提出了明確要求,不僅要考慮學術研究貢獻,更要體現對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的貢獻。同時,采納批示等智庫研究成果既可以作為課題申報的重要前期基礎,也可作為申請免鑒定結題的重要條件。三是思路和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是高質量智庫研究的趨勢。要做好智庫研究和學術研究的相互轉化,必須加強智庫研究方法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提高智庫研究成果的可信度。特別是要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案例研究等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從智庫研究成果中尋求學術研究創新的切入點,形成以學術研究促進智庫研究、以智庫研究帶動學術研究的格局。
第五,多措并舉,確保智庫研究成果多樣性和豐富性。一是客觀認識采納批示成果。采納批示是智庫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成果形式。同時,評價采納批示成果不僅要看采納批示的級別,還要看采納批示的具體內容,以及采納批示提的建議最終是否推動政府形成政策文件。二是補齊行業標準、發展報告等智庫成果短板。相對采納批示的主要依靠個人短時間的努力,行業標準、發展報告體現的是團隊長期的共同努力,需要投入的精力更多,發揮作用更大。尤其是行業標準應成為智庫研究重要的成果轉化形式之一。此外,高質量的智庫研究系列叢書也應該得到足夠重視。三是高校教師要主動積累并盡量參與智庫研究領域的數據庫、案例庫和資料庫建設。每一個智庫數據庫、案例庫和資料庫的建立都是未來高校教師智庫研究團隊有序傳承的重要基石,也是開展可持續高質量智庫研究的保障。四是要重視成果宣傳。智庫研究成果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傳播效果。高校教師要學會借助主流媒體進行成果宣傳,或是和媒體聯合開展智庫研究,如重大政策闡釋解讀、現實問題深度報道,以及發表重要的智庫理論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