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隊伍建設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創新活力,是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主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人才隊伍建設有效激發鄉村社會的內生動力
為有效激發鄉村社會的內生動力,需要打造吸引力強、發展空間廣闊的鄉村人才生態。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黨?;匮芯繂T黎龍在《天津日報》撰文指出,做好新時代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四方面下功夫,讓各類人才在鄉村沃土會聚扎根。一是要通過完善相關政策體系為鄉村引進人才,具體包括完善“優秀村干部”和專業技能人才引進計劃,實現人才引進政策的科學性、系統性,完善相關政策支持“新鄉賢”的回流工作以及推動人才引進政策的可持續運用。二是要利用社會各類教育資源為鄉村培育人才,具體包括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為城鄉義務教育師資均衡發展提供制度和經費保障;大力實施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行動,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農民隊伍;鼓勵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等群體參加創業培訓,培養創業意識、提升創業能力。三是要強化各項保障措施為鄉村留住人才,具體包括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滿足各類人才的物質保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人才生活環境;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機制,營造愛才敬才良好社會環境。四是要推動機制改革為鄉村用好人才,具體包括創新體制機制,激發鄉村人才創新活力;構建“才盡其用”的格局,營造良好用人環境;用好身邊“懂農業、會技術、善經營、能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詳情
農業人才鏈建設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更加全面的智力支持
推進農業人才鏈建設,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重在滿足農業產業不同階段的人才需求,為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智力支持。貴州財經大學周正、肖小虹,西南財經大學楊付在光明網撰文指出,聚焦農業人才鏈建設對于加快農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價值。在建鏈環節,通過夯實農業人才課程體系、優化農業人才師資體系、強化農業人才實踐體系,筑牢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根基。在強鏈環節,通過完善農業科技人才制度、強化農民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提升農業人才賦能新質生產力水平。在補鏈環節,通過堅持政策頂層設計、引導農業人才集聚、強化人才引領作用,增強農業人才發展韌性。在延鏈環節,通過人才聯動帶動區域協同、人才融入加速深度融合、人才創新助力業態升級,打造以人才為主體的農業新質生產力高融合業態。詳情
積極培育農業人才,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農業人才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對于打造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內蒙古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武榮在《內蒙古日報》撰文指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可以推動生產力由“量”的積累轉向以“質”的突破帶動“質量”融合發展,吸引更多人才和資源要素回歸農業生產和農村社會。同時,農村和農業生產中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配置組合方式也將實現同步躍升,促進農村發展方式更加可持續、現代化、多元化。必須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強化農業領域科技人才和農村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發揮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的作用,提高農民教育培訓實效,全面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加大鄉村本土人才培養,有序引導城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下鄉服務,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專家服務農業農村建設。深入推進各領域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詳情
廣大青年為鄉村振興帶來無限動力和活力推進鄉村振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青年作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必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汩汩源頭活水、帶來無限動力和活力。金芮竹在《吉林日報》撰文指出,在廣袤的鄉村田野上,新時代的青年們書寫著精彩的奮斗故事,定格了鮮亮的青春身影,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鄉村沃野也為廣大青年建功立業提供了無限的機遇和廣闊的舞臺。新時代青年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眼界寬、思路活、見識廣,應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發揮自身優勢,為鄉村發展帶去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鄉村振興是一項艱苦而偉大的事業,推進的過程中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廣大青年應沉下心來,持之以恒下細功夫、長功夫,勇于攻堅克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在鄉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未來發展中,廣大青年應心懷國之大者,以前人為榜樣,在鄉村發展一線腳踏實地、苦干實干,在鄉村治理最前沿甘于奉獻、敢作敢為,在鄉村建設新天地練就本領、釋放能量,以艱苦奮斗精神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詳情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