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黎龍(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是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為有效激發鄉村社會的內生動力,需要打造吸引力強、發展空間廣闊的鄉村人才生態。做好新時代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四方面下功夫,全鏈條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各類人才在鄉村沃土會聚扎根。
完善相關政策體系為鄉村引進人才
一是完善“優秀村干部”和專業技能人才引進計劃,實現人才引進政策的科學性、系統性。一方面,不斷優化鄉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注重選拔政治素質過硬、駕馭局面能力強、善于解決復雜問題的優秀干部;另一方面,有序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能人才參與鄉村建設,搭建鄉村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橋梁紐帶,組建科技助力團、專家服務團、產業幫扶團等鄉村振興智囊團,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精準對接,驅動鄉村智慧引擎。二是完善相關政策支持“新鄉賢”的回流工作。鄉村地區要重視曾經工作在外的鄉賢的回流工作,通過實施“鄉村人才回流計劃”,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在外務工經商人員、退役復員軍人、退休干部等本土人才返鄉創新創業或擔任村干部,打造既熟悉本土環境又具備帶動能力的本土人才隊伍。三是推動人才引進政策的可持續運用。這主要體現為在做好鄉村地區短期和長期規劃的基礎上,要合理規定人才引進后為鄉村工作的年限。為避免鄉村發展項目停滯不前,要確保下一批人才進入之前,鄉村地區現有人才能夠如期完成相關工作,再啟動相關程序退出工作。
利用社會各類教育資源為鄉村培育人才
一是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為城鄉義務教育師資均衡發展提供制度和經費保障。切實推進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在各區范圍內重點推動從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在鄉鎮范圍內重點推動從中心學校向鄉村小學、教學點交流。同時,政府應該加大對鄉村義務教育的投資,確保政府教育資金能夠充分用于改善農村學校的運行條件,為義務教育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二是大力實施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行動,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農民隊伍。以專業大戶等本土人才為重點培育對象,創新多形式、多層次培訓模式,通過職業認證等方式,培養一支不僅懂技術善經營,而且示范帶動性更強的鄉村產業領軍人才隊伍。此外,在高素質農民培育中,涉農高校可積極發揮主力軍作用,加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創新創業者等群體培育,培育孵化高質量電商人才和數字農業人才,為新業態發展提供智力保障。三是鼓勵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等群體參加創業培訓,培養創業意識、提升創業能力。通過加強各方面主體的協同合作,建立健全鄉村人才的立體式、多渠道培訓體系。引導社會各界投入更多資源力量,強化對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推動鄉村振興人才儲備和流動。
強化各項保障措施為鄉村留住人才
一是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滿足各類人才的物質保障。一方面,為激發鄉村人才為鄉村進一步發展的信心和動力,要因地制宜發展好本地區的特色優質產業,使鄉村人才可以以各種形式參與鄉村產業入股分紅。另一方面,為支持鄉村本土人才培養,引導本地學子返鄉創業,可以設立專項資金為返鄉創業年輕人提供貸款或補貼,降低創業風險。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人才生活環境。堅持城鄉統籌發展,以城市標準、鄉村特色、統籌共享為目標,在道路交通、公共照明、新型能源、數字網絡等基礎設施方面強化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通信網絡質量和覆蓋范圍。著力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為鄉村人才施展才華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三是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機制,營造愛才敬才良好社會環境。深化鄉村人才激勵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務鄉村正向激勵機制。落實鄉鎮工作補貼政策,激發鄉鎮機關工作人員積極性,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干部更好地利用起來,打造一支有能力、能吃苦、留得住的鄉村振興“領頭雁”隊伍。
推動機制改革為鄉村用好人才
一是創新體制機制,激發鄉村人才創新活力。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打通城市人才資源下鄉通道,推動各類人才、項目、資源下沉基層。優化鄉村人才職稱申報評審條件和職業資格認定標準,支持符合條件的鄉村人才晉升職稱、獲取職業資格,有效激發鄉村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統籌使用縣域專業人才和基層各類編制資源試點,逐步實現鄉鎮更加靈活的用人自主權,確保各類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傾斜。二是構建“才盡其用”的格局,營造良好用人環境。堅持“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用人理念,綜合考量人才的專業知識、能力素質,同時也要摸清崗位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合理安排工作崗位,促進人才資源優化配置。依據地區特色,引進與地方產業發展方向、層次相適應的人才,讓生產要素更好地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通過搭建平臺、暢通渠道等方式,為鄉村人才事業發展創造機會,讓人才在鄉村建設發展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三是用好身邊“懂農業、會技術、善經營、能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要讓村級治理主體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那些職業能力過硬的新型職業農民,用自己的切身經驗帶動產業優化升級并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實現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