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一(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基地教授);江玲卿(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基地助理研究員)
數字鄉村建設將數字經濟注入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鄉村振興事業穩步向前,是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推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進而實現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客觀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本質要求。當前,我國鄉村正經歷從傳統向現代的深刻轉型,數字技術為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各領域各方面注入了全新動能,能夠有效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數字鄉村的高質量發展,最終實現農村地區的全面現代化。因此,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標志著我國鄉村建設進入數字驅動的新節點。然而,當前我國城鄉、區域、群體之間數字化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為突出,數字鴻溝難以彌合,數字鄉村建設的總體水平還有待提高。
優化頂層設計,確保數字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進程。近年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2020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等頂層設計初步明確了數字鄉村發展的階段性戰略布局和重點工作安排,為數字化鄉村建設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但由于現階段數字鄉村戰略尚處于探索階段,仍存在結構性缺失、頂層設計落實不到位等缺陷。要實現數字鄉村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發揮好政府對數字鄉村建設的引領作用,通過優化頂層設計和多元治理結構,有效激活數字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一是“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要與“自下而上”的基層創新實踐雙管齊下。在搭建數字鄉村建設框架的過程中,要立足村鎮的資源稟賦優勢,規劃更符合地方特質、更具有力度與實效的數字鄉村建設框架。二是要構建“一核多元”的治理共同體,確保多元主體的有效參與,充分激發多主體積極性,形成協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良好格局。三是需要完善考核監察制度。在重視過程評價和價值衡量的同時,加大對基層人員的正向激勵,決不虧待“愿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干將”“闖將”,不斷激發工作活力,確保數字鄉村建設規劃落到實處。
完善基礎設施,夯實數字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縮小城鄉數字差距的物質保障,同時也是實現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為進一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不僅要著手提升鄉村數字發展水平,還要致力于縮小城鄉間的數字水平差距。一方面要加大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推進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提質改造及鄉村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優化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布局,提升農村數字發展水平。同時還要推動數字鄉村服務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搭建“三農”服務數字化平臺,豐富鄉村信息終端和服務的供給。另一方面還要促進城鄉關系重塑,彌合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著力打破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數字發展壁壘,充分發揮城市高水平地區對鄉村數字化發展的輻射和引領作用,促進城鄉之間公共資源的共享及均衡配置,實現城鄉數字化水平融合發展。
引留數字人才,賦能數字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主體力量。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數字鄉村建設的關鍵在于人。鑒于鄉村數字人才長期存在著“引不來、留不住、培不出、用不開”的問題,要充分發揮政府政策的調節作用,通過政策支持和激勵的方式,努力引導數字化人才向鄉村流動,通過發揮數字人才的優勢,實現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第一,要健全數字人才培養機制,通過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社會教育等多種教育形式,實現數字化技能培訓,并適當加強應用型數字人才學科建設,重點培養數字技術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第二,制定人才政策制度保障,利用政府政策和財政支持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以“引培并重”為原則,在培育本地數字化人才之余,還要積極吸引外來數字技術人員。通過人才幫扶和鄉村傾斜的政策,不斷壯大鄉村數字化人才隊伍,補齊鄉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短板。第三,完善鄉村人才培養體系,依托高素質數字人才,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整合各項培訓資源,采取遠程教育、網絡授課等多種培訓方式,幫助農民掌握智能化種植、智慧養殖、智能化管理等技術,進一步提升數字化應用能力,培育一批數字化經營和管理的“新農人”。
堅持系統思維,突破數字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是涵蓋農業、文化、治理等多領域復雜的整體性、系統性工程,必須以系統性思維審視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統籌協調,穩步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要求,還是對社會各方面共同發展的訴求,其目標指向是實現社會全方位的、共生性的發展。因此要加快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升級改造,大力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數字化轉型,培育鄉村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促進鄉村持續高質量發展。同時還要進一步統籌城鄉數字化發展,引導城市數字資本、數字技術和數字人才等資源向鄉村流動,解放和發展農村數字生產力。另一方面,要由點及面,扎實發展鄉村高品質生活。發展農村高品質生活本質上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宗旨,以創造農民高質量生活為指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布局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更好將數字資源下沉至農業農村,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增進鄉村民生福祉。
健全治理體系,釋放數字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能。“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要求之一,同時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亦將“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數字技術與鄉村治理相結合,將為數字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首先,要完善農村智慧黨建體系,強化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治理的引領。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治理的核心力量和“主心骨”,要將基層黨建工作與鄉村治理密切結合,充分運用數字信息技術收集處理群眾意見,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信息化、科學化水平,以數字黨建為鄉村治理賦能增效。其次,要全面提升鄉村社會綜合治理水平,切實推動鄉村高效治理。不斷拓展數字技術的服務性功能,加快政府的數字惠民工程建設,推動數字公共服務在鄉村的普及。通過打造穩定高速、互聯互通、全面覆蓋的政務服務平臺,以“互聯網+網格治理”形式推進高效的政務服務,解決基層社會“最后一公里”的治理難題。最后,還要開展數字包容行動,激發村民參與數字鄉村治理的積極性。農民是鄉村治理的主體,必須充分尊重農民在鄉村治理的主體地位,積極推進農民在線治理、在線監督,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數字鄉村治理體系。
項目來源:2022年度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論述研究”(FJ2022XZZ005);202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智媒時代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傳播效能提升研究”(項目編號:23BKS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