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月雅(福建師范大學印尼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中國始終是全球婦女事業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積極推進婦女工作,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推動中國婦女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持續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深度參與解決全球南方婦女問題,為促進全球南方婦女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以中國實踐豐富全球南方婦女發展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確保男性和女性同步享有參與經濟社會平等發展的權利,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為婦女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另一方面,婦女的積極參與和貢獻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實施男女平等這一基本國策創造了有利條件。自1995年開始,中國每十年制定一次婦女發展綱要,全面回應婦女發展新需求。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設專節部署促進婦女全面發展。中國高度重視婦女脫貧工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婦女脫貧發展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培訓賦能提升婦女脫貧能力,保障女性就業權益,促進公平就業,完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同時也高度重視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保障問題。中國婦女也為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她們已經成為了中國勞動力市場中的重要一部分,在金融、科技、醫療和制造業等各個領域都占據了重要的職位。不僅如此,她們還在創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許多成功的女性企業家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婦女參政方面,中國也取得舉世矚目的進展。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女代表比例”。中國女公務員和在社會組織中任職的女性總體比例呈上升趨勢,中央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及社會組織正職中女領導數量持續增加。以2024年全國兩會為例,全國人大女代表和全國政協女委員在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的占比分別為26.54%和22.4%,均創歷史新高。
中國為保障教育領域的性別平等,在立法、政策與措施制定、實施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取得明顯成效。政府部門在各級各類教育中多措并舉消除性別歧視,保障婦女與男子的平等權利。在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已經基本消除。例如,2022年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女生為7408.9萬人,占在校生的比重為46.7%。此外,小學學齡女童的凈入學率也達到了與男童基本無差距的水平,均為99.9%。在高等教育階段,女性在校生的占比持續超過半數,這一趨勢在研究生、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等各個層次都有所體現。中國科協在北京發布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女性科學素質持續快速提升,性別差距進一步縮小。2023年,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達到15.66%和12.53%,比2022年分別提高0.89和1.55個百分點,性別差距縮小0.66個百分點。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最能保障廣大婦女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婦女作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通過將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進行中國化創新,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體系相融合,中國探索出了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意義的婦女發展新模式。這一模式彌補了自由主義女權主義和激進主義女權主義等理論的不足,展現了中國在推動性別平等和社會進步方面的積極貢獻。
以中國力量推動全球南方婦女發展合作
中國積極投身于婦女領域的國際發展合作,主動參與國際事務,致力于推動全球婦女事業的協作與交流。中國在堅持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就全球婦女發展和性別平等提出了諸多倡議和主張,開展了一系列國際援助和交流合作。
中國婦女積極參與各類國際交往與國際組織工作,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倡議和主張,開展了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的婦女對外交流活動。她們與聯合國相關機構緊密合作,成功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婦女與經濟論壇、二十國集團婦女會議、中國—阿拉伯國家婦女論壇、首屆上海合作組織婦女論壇等一系列重要的婦女交流活動。此外,中國婦女還積極加強在雙邊和區域交流機制框架下的婦女人文交流,致力于支持和幫助發展中國家婦女提升能力建設,為構建更加和諧的世界貢獻巾幗力量。2021年5月,全國婦聯舉辦中國—所羅門群島“婦女與減貧”視頻對話會。中國還邀請太平洋島國婦女機構和組織參加在華舉辦的紀念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十周年會議、婦女與城市發展暨紀念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十五周年論壇、婦女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等活動,交流婦女發展經驗,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
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全球性別平等事業,與聯合國緊密合作,積極為發展中國家婦女健康與衛生問題提供援助與支持。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為發展中國家實施100個“婦幼健康工程”的倡議,已經在中國與柬埔寨、塞拉利昂、馬拉維、佛得角等國的合作中逐步落地,有效保障了當地婦女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她們的健康福祉筑起了堅實屏障。中國在津巴布韋開展婦女宮頸疾病防治項目,捐贈了一批用于宮頸疾病早診早治的器械、藥品,并派專家幫助當地醫務人員提高專業技能。同時,中國政府通過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援助的宮頸癌篩查防治項目,通過制定政策文件、開展篩查服務、進行人員培訓、實施健康教育等方式,不僅達到了預防疾病、挽救患者的目的,還極大提高了當地婦女安全生育意識和相關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在促進教育平等的道路上,中國于2015年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創立了女童與婦女教育獎,該獎項不僅在全球范圍內表彰了十位杰出的獲獎者,而且將女童與婦女教育領域的卓越實踐與成功經驗公開發表,進一步激發了全球范圍內對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事業的熱情與決心,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此外,中國還加大了對發展中國家婦女能力建設的投入,通過提供培訓等方式,助力她們提升自身素質與技能。2023年,中國—太平洋島國菌草技術示范中心在斐濟正式啟用,雙方將著力推進蘑菇生產商業化,支持青年婦女利用菌草作為牲畜飼料,并向其他太平洋島國推廣該技術。中國支持南方國家進行的類似菌草“小而美”品牌項目不僅成為傳統種植業的重要補充,還為婦女發展創造機會,幫助婦女享有出彩的人生。
以中國方案詮釋全球南方婦女發展之路
新時代婦女事業發展規劃深刻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的核心內涵與重大意義。婦女作為人類文明的開創者與社會進步的推動者,應被激發出其深厚的歷史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政府應引領她們勇立時代潮頭,使其成為偉大事業的積極建設者、文明風尚的有力倡導者、敢于追夢的不懈奮斗者。同時,中國主張將保障婦女權益上升為國家意志,堅定不移地貫徹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在法律的制定、政策的出臺、規劃的編制以及工作的部署中,中國政府充分考慮兩性的現實差異和婦女的特殊利益,確保性別平等真正落到實處。
中國的婦女發展道路是具有獨特性和普世價值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將廣大婦女的個人夢想與家庭夢想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它打破了西方自由/本質女性主義的假設,展示了在不同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下,女性主義可以具有多樣的形態和發展路徑。中國的女性主義實踐注重結合本國國情和婦女實際,強調婦女的集體力量和團結協作。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婦女事務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做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尊重和保障婦女權利離不開安全和平的環境、發展進步的動力以及公平公正的秩序。因此,中國始終積極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本國婦女的發展的同時,為世界男女平等作出貢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