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賀吉剛、杜建國(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現代化,不僅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農業現代化涵蓋了農業生產方式、經營體系、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層面,其深遠意義不僅體現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上,更在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進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然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傳統農業基礎設施落后、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農業經營體系不健全等。因此,探索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路徑,對于推動我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強國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現代化在農業強國建設中居于核心地位
農業現代化是農業強國建設的基石。農業生產方式、技術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農業現代化還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業休閑旅游等多元化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來源,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此外,農業現代化還能夠推動農村社會文明進步,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現代化通過科技創新、裝備升級、品種改良等舉措,顯著提升了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引進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農業科技創新,能夠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裝備升級則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農業生產過程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品種改良則是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關鍵,通過引進優良品種、開展育種創新等措施,能夠培育出適應市場需求、產量高、品質優的農產品。
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易導致土地退化、水資源短缺等問題日益嚴重,而農業現代化則強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推廣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綠色生產方式,減少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風險。同時,農業現代化還注重資源循環利用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促進農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當前農業現代化所面臨的現實挑戰
生產基礎設施更新滯后。在部分較偏遠地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由于歷史原因和投入不足,部分地區的農田水利設施存在老化、破損等問題,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同時,也有部分地區農田道路建設滯后,影響農產品的運輸效率,制約農業機械的普及和應用。
農業科技創新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方面,農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盡管我國近年來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這導致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資源和能力有限,許多農業科技創新項目難以得到充分研發和推廣,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短缺。許多農業科技創新項目缺乏專業的人才支持,導致研發進展較慢、創新成果不足。由于農業科技創新的待遇和發展空間有限,許多優秀人才紛紛流向其他行業,進一步加劇了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的短缺問題。
農業經營體系不完善。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設不完善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也制約了農業現代化進程。一方面,小農戶經營分散問題突出。小農戶經營的土地面積小、生產規模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同時,由于小農戶經營分散,難以形成統一的市場主體,導致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另一方面,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當前部分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仍不健全,服務內容較單一,導致農業生產效益較低。
農業現代化助力農業強國目標的實現路徑
強化政策引導,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首先,政策制定應體現農業發展的長遠規劃與戰略布局,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通過政策引導,鼓勵農民積極參與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其次,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是強化政策引導的關鍵。這包括優化財政補貼結構、提高補貼效率,確保補貼資金真正用于農業生產和技術創新;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激發農業生產活力。此外,還應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制度,為農民提供風險保障,降低農業生產風險,保障農民的基本利益。在強化政策引導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過程中,應注重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同地區、不同農作物具有不同的生產特點和市場需求,因此政策制定應充分考慮地域差異和作物特性,確保政策能夠真正落地生根。同時,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確保政策資金的使用透明、公正,防止政策被濫用或挪用。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一方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在于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的前提下,著力發展具有地域特色和競爭優勢的產業,推動農業朝著綠色、優質、高效率的方向發展。此外,還需要加強農業品牌的打造,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的質量和效益雙提升。另一方面,提升農業產業鏈需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促進農業產業鏈向更高附加值的領域延伸。通過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農業休閑旅游業等新興產業,為農民開辟更多增收途徑,增強農業自身的發展活力;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效率和農產品流通效率,以此推動農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構建生態優先發展新格局。通過推廣綠色農業技術,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等新型農業模式,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構建生態優先的農業發展新格局,需要在農業發展中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環保技術,減少農業污染物的排放;加強農業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功能。同時,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構建生態優先的農業發展新格局過程中,要注重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通過加強農民培訓和教育,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業綠色發展實踐,建立健全農業綠色發展激勵機制。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實現農業強國目標的關鍵所在,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必然選擇。通過強化政策引導,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能夠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將推動農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構建生態優先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面對未來,應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和務實的行動,積極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徑,努力開創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