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第135屆廣交會日前閉幕。本屆廣交會吸引了約24.6萬名境外采購商線下參會,比上屆增長24.5%,創歷史新高。廣交會無疑是展現我國外貿形勢的一個重要窗口。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5%,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順應國際貿易發展新趨勢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新要求,我國不斷加快貿易強國建設的步伐,外貿增長好景可期。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外貿高質量發展”主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外貿提質增效開新局
中國外貿回穩勢頭持續向好,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外貿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動力來自哪里?首先,得益于我國一系列穩外貿的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今年以來,我國接連出臺一系列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涵蓋跨境服務貿易、數據跨境流動、金融開放等多個領域,充分顯示了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和方向,為全球貿易開放、創新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其次,得益于我國結合自身比較優勢,在增長動能、產品結構等方面持續調整優化。我國出口在高基數和外需依舊低迷的基礎上,既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也保持了國際市場份額的整體穩定。得益于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生產能力,我國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走俏海外。再次,得益于我國堅定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5.5%,占進出口總值的47.4%。對金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增速。東盟在世界GDP中的占比為3.6%,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一季度,我國對拉美、中亞五國進出口值實現兩位數增長。與此同時,我國鞏固了與發達國家的貿易關系,對歐盟、美國、韓國和日本進出口值均有明顯增長。從進口看,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增長加快、居民消費穩步增長也帶動了原材料、關鍵零部件和消費品的進口。一季度,我國集成電路、紡織服裝、干鮮瓜果、競賽型自行車等進口增速都超過兩位數。全球各地的優質產品進入我國,讓消費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也為世界各國企業創造了更多的機遇。【詳情】
激發外貿持續發展潛能
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層出不窮的形勢,保持外貿穩定增長、促進外貿提質升級、提升外貿持續發展能力,對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對外開放意義重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藍慶新在《經濟日報》撰文指出,激發外貿持續發展潛能,首先要打造良好外貿發展環境。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為契機,針對外貿關鍵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落實外貿促進政策措施,注重各類政策措施系統集成和協調聯動,推動外貿自由化便利化。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外貿營商環境。其次要促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強化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海外倉、保稅維修、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帶動出口的功能,積累出口推動經濟發展的動能。同時要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落深落實RCEP規則,拓展擴大東盟和亞太市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投資和基建項目帶動貿易市場拓展深化上合組織和金磚合作機制,充分發揮中歐班列、中老鐵路的外貿發展效應,發展多式聯運和轉口貿易,形成對歐亞大陸的貿易開拓優勢。加強與跨國公司的產業鏈合作,依托其全球銷售網絡擴大出口。穩住發達國家市場,積極與發達國家地方政府和跨國公司合作,擴大貿易機會,強化中間品貿易,鞏固貿易渠道,避免脫鉤斷鏈。推動貿易轉型升級,培育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等外貿競爭新優勢。最后,有效降低外貿成本。提升退稅效率,發揮出口退稅精準服務外貿企業能力,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擴大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扶持。用好各級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明確支持的重點方向,發揮財政資金對企業應對外部風險、降低交易費用的引導和撬動效應。【詳情】
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外貿國際競爭力躍升
新質生產力,這一源自科技創新、產業變革與國際合作的力量,正以其獨特的優勢,為我國外貿國際競爭力躍升提供強大動力。高祖貴、杜立偉在《學習時報》撰文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在全球貿易競爭中塑造新優勢、展現大國擔當的重要抓手。其一,新質生產力聚焦科技創新,注重原始創新,致力于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夠為外貿競爭力躍升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這為我國高附加值產品輸出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和產業基礎。同時,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正助力形成綠色低碳國際競爭優勢,隨著新質生產力加速實現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循環化、能源消費低碳化、產品供給綠色化,“中國制造”產品的低碳環保、綠色創新的國際形象將進一步凸顯。其二,新質生產力推動貿易模式創新重塑價值鏈。一方面,新質生產力催生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正不斷創造新的競爭優勢,重塑傳統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是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動力來源,也是推動服務貿易優化升級的關鍵力量。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數字化彎道超車的機遇,推動服務貿易朝著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除此之外,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我國從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重要動力,這既符合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的共贏發展。其三,新質生產力帶動的國際產能合作,能夠提升世界各國對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的認可度,有助于改善和重塑我國出口商品的整體形象。新質生產力又以其強大的技術創新力,為我國參與全球貿易規則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當然,新質生產力助力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公共衛生安全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也展現了負責任大國形象,提升了我國外貿在國際社會的聲譽和影響力。【詳情】
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我國外貿形勢已經展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我們要把握好機遇、從容應對挑戰,有效防范高水平開放條件下高質量發展的風險挑戰,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力提升外貿企業國際競爭力。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王廷惠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撰文指出,一方面,要堅持開放發展,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著力提高駕馭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以繼續擴大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性和確定性,在高水平開放發展中提升管控國際經濟風險能力,有效應對國際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持續加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提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為我國發展創造和諧有利的國際環境。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擴大高水平開放,以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姿態和措施,應對百年變局、推動經濟全球化。另一方面,要營造國際安全環境,高水平參與國際治理。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國際秩序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高質量發展要與世界更好相處,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困難與挑戰,推動構建安全共同體,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積極推進全球安全治理。進一步健全海外利益保障體系,提高海外利益安全的保障能力,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開放發展。【詳情】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