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4月26—27日,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主辦、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數智公共治理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的第二屆數字公共治理論壇暨中國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3)發布會在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隆重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數智賦能公共管理創新”,共設置兩場主旨報告,來自全國70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50余名專家學者相聚蓉城,共同探索數字公共治理的新領域,擘畫未來發展新藍圖。
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陳振明教授、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鮑靜研究員、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景亞萍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許曉東教授、浙江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郁建興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吳建南教授、四川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姜曉萍教授、集美大學副校長黃新華教授、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孟慶國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何艷玲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會平教授圍繞“數字政府”“技術治理”“數字社會”和“數據治理”等議題,提出了AI驅動的公共治理知識增長、加大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力度、以及數字政府驅動治理范式變革的宏觀理論與分析框架等觀點。
主旨報告后,舉行《中國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3)》發布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總編輯蔡繼輝、電子科技大學智慧治理研究院院長湯志偉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黃璜教授做專家點評。湯志偉教授代表研究方,對《中國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3)》進行解讀,介紹了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內涵、評價體系、總體分布、評價結果和發展趨勢,預告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評估平臺即將上線。
第二屆數字公共治理論壇暨中國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3)發布會集體合影
27日上午,大會正式召開。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曹萍教授致歡迎辭。曹萍教授代表電子科技大學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出席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學校發展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曹萍介紹了電子科技大學的發展沿革、學科優勢,依托學校電子信息主流學科優勢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予以信息科學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以公共管理專業為依托,信息技術為支撐,大力推進“電子信息科技+”的特色發展。
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省數據局局長、省大數據中心主任顧紅松出席并致辭。他指出,推動數字公共治理學科建設,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符合在數字時代提升全民素質素養與技能、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必將為解決新時代公共治理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提供治理支撐。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聯合召集人、武漢大學“珞珈學者”特聘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特聘院長丁煌代表主辦方致辭。丁煌指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對公共管理學科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家新一輪的學科結構調整將公共管理學一級學科的二級學科由最初的5個拓展為11個,其中最為熱門、最受歡迎的二級學科便是數字公共治理。各培養單位應該充分發揮所在學校主流學科優勢發展公共管理學科,走“2+X”的特色發展之路。他希望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科繼續堅持“入主流、強特色、國際化”的發展方略,踏實地走出一條“電子信息科技+公共管理”的特色發展之路,為新文科建設,特別是公共管理學科尤其是數字公共治理二級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鄭宇濤研究員主持開幕式,并向與會專家和學者表示熱烈歡迎。
上半場主旨報告由丁煌主持。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陳振明教授在《AI驅動的公共治理知識增長》報告中指出,人類社會開始邁進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和量子化的新時代,數智化驅動的科學知識增長的可能前景是形成一種新科學。“新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式將實現理論驅動到數據驅動再到AI驅動的轉變。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鮑靜研究員做了題為《數字治理時代:思維與行動》的報告。鮑靜研究員認為,在數字治理時代應加強高等院校數字領域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加大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力度。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景亞萍教授分享了《貴州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與實踐》,介紹了貴州省發展大數據的四個理念、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許曉東教授的報告題目是《治理體系中的權力算法化與規制》。算法嵌入現有治理體系是算法與制度互構的過程,算法嵌入是對既有權力結構的重塑,塑造一種新的組織形態和權力運轉方式,呈現權力運轉算法化的趨勢,可從制度、倫理、權力、權利路徑對算法權力進行規制。浙江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郁建興教授以《數字時代公共管理的無盡前沿》為題介紹數字政府驅動治理范式變革的元理論,搭建了數字政府驅動治理范式變革的宏觀理論與分析框架,從組織形態、治理形態和發展生態方面介紹數字政府驅動治理范式變革的演進。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吳建南教授帶來了最新研究《同舟共濟:以相互依賴促進數字化轉型的協同發展》,對政府數字化轉型進行反思,指出數字化轉型取得好的結果離不開協同發展,協同發展的關鍵是相互依賴,利益相關者相互依賴越強,政府數字化轉型效果越好。
下半場主旨報告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數字公共治理二級學科建設工作組牽頭人、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公共管理學院許曉東教授主持。四川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姜曉萍教授做了題為《智能社會治理的實驗與實踐》的報告,介紹了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的意義、核心內容和實踐探索。集美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黃新華教授分享了《公共管理中的算法治理:興起、風險與規制》,認為算法治理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諸多風險,必須發展出一些制度和框架來鼓勵技術向善。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孟慶國教授以《“AI大模型+政務”:現狀、趨勢與思考》為題,介紹了目前AI大模型+政務的建設應用情況、存在問題及經驗啟示、思考。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何艷玲教授的報告題目是《孿生空間,平行治理》,聚焦大國發展的有效治理,以城市治理、社會治理(包括線上社會治理)為對象展開討論,闡釋如何建構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的線上市場及其對社會結構和國家治理產生的影響。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會平教授做了題為《公共數據治理的實踐演進與邏輯變遷》的報告,梳理了公共數據治理1984-2023年的實踐演進,認為公共數據治理在治理對象、治理內容、治理目標、治理工具以及整體邏輯發生了變遷。
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數字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韓洪教授主持《中國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3)》發布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總編輯蔡繼輝代表出版方,對《中國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3)》的出版表示祝賀,介紹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藍皮書特色,推薦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與數字公共治理相關的皮書。
湯志偉教授指出,當前我國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整體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地區間發展差距更加明顯;地方政府數字服務供給能力向規范融合發展,平臺建設驅動明顯但發展不均衡;服務響應能力向高效協同發展,數據共享與應用模式探索成效明顯;服務智慧能力向集約便捷發展,數據底層支撐與應用作用不斷顯現;數據驅動能力仍處于探索階段,公共數據開放賦能效用比較薄弱。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黃璜教授應邀進行點評。黃璜對藍皮書報告出版表示熱烈祝賀,對《中國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3)》表示肯定:4個評價指標展現了數字化服務的廣度和深度,4個評價等級揭示了數字化服務的梯度與廣度,4個核心理念傳遞了數字化服務的理念與方向,N個研究成果支撐數字化服務的觀察與思考。
本屆論壇設置了“新時代數字公共治理學科建設”“數字政府建設與國家治理創新”“數字經濟發展與新興技術治理”“數字社會建設與數字生態文明”“數智公共治理重點實驗室建設”“地方政府數字化服務能力評估”6個分論壇,吸引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數十所高校的近百余專家學者就相關議題展開學術交流與研討。
閉幕式由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數智公共治理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菁教授主持,丁煌作大會總結。(供稿: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