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于麗娜(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綜合治理研究所)
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以數字化驅動治理方式變革。社會治理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力量的影響下不斷向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為社會治理帶來新的發展動力的同時,也成為推動社會治理共同體建構的重要驅動力量。
數字化助力建立通暢渠道,加強政民溝通交流,促進形成社會治理共識。社會治理共識是影響民眾對社會治理的精神認同以及參與社會治理意愿的重要因素,對于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數字化手段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在社會治理多元主體之間建立了相較于傳統社會治理模式更加便捷的溝通渠道,進一步提升了多元主體之間的溝通效率,在促進多元主體形成社會治理共識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通過互聯網以及數字化平臺發布各種政務信息,促進政務公開透明,讓民眾能夠及時了解政府治理政策等信息,并對政府公共事務進行監督,加深民眾對政府的理解與認同。另一方面,基于數字技術的政務服務平臺和小程序等工具大大促進了社區、街道以及職能部門多層次、多部門信息資源整合,也為公眾提供了更為廣泛的訴求表達途徑。通過數字化工具,社會治理多元主體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即時的無障礙溝通,增強多元主體相互間的理解和支持,促進形成社會治理共識,并在此基礎上激發出多元主體共同體意識。
數字化助力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重構政民互動機制,建立政民信任關系?;ヂ摼W+政務服務、數字政府建設的推進加快了政府職能轉變,大大提升了政府服務水平,也通過重構政民互動機制加強了治理主體間的彼此信任。首先,數字技術使政府能夠更加高效地履行其職能。通過建立數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實時收集和分析大量數據,對政策效果進行快速評估和調整,基于數據驅動的決策過程,提高了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預見性,使政府能夠更加靈活地響應社會變化和民眾需求。其次,數字化推動提升政府服務水平。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收集民眾訴求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為民眾提供有針對性的精準化服務。同時,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能夠優化政府的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居民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輕松便捷地辦理各類事務,讓“信息跑路”替代“群眾跑腿”。再次,通過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居民可以反映訴求,政府可以及時有效地回應訴求,實現居民有需求,政府有回應。政府在及時有效地回應居民訴求中塑造責任型政府形象,增強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數字化助力社會治理機制優化,拓寬社會參與路徑,提升多元主體參與效率。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是建構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關鍵。數字技術應用為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技術支撐。首先,通過數字化賦能建立綜合性智能化平臺,創新社會治理協同機制,打破政府部門和部門內部不同層級的組織邊界以及政務信息孤島,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實現政府內部決策協同、管理協同和服務協同,提升政府社會治理效率。其次,民眾社會治理參與度不足是當前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數字技術優勢為動員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過開發線上議事小程序小應用、建立微信工作群等,為社區居民積極建言獻策、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提供便捷路徑。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手段不斷創新和豐富社區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以社區活動為載體建立趣緣共同體,激發社區活力,提高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再次,數字化平臺和工具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了更多機會,提高了社會治理效能。如律師、退休法律工作者等社會力量在數字化平臺協同法院、信訪部門共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社會治理實踐。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將為政府治理變革和社會治理現代化帶來新機遇,也將為調動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