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徐明: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徐明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保障國家安全的治本之策在于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體現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內在規律,系統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維護國家安全、維護怎樣的國家安全、怎樣維護國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家安全篇”,為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總體國家安全觀高度契合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客觀需要,強化“大安全”理念,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數據等諸多領域,形成制度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新的安全理念,并且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有力指導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生動實踐。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強化系統化的制度安排,更加注重協同高效,才能推動國家安全體系各方面建設有機銜接、聯動集成,有效防范和應對各種安全風險集聚交匯形成風險綜合體,有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安全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編自《人民日報》
【竇愛蘭、傅頑璐:堅持好、運用好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竇愛蘭、副教授傅頑璐指出,實事求是,是對黨的思想路線的集中概括,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堅持實事求是,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來研究和解決問題,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趨勢,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正確分析和深刻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來制定和形成指導實踐發展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緊密聯系新時代具體實踐和使命任務,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開拓新視野、觀察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就是要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眼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以嶄新的思想內容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的強大思想武器,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科學指導。必須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持續筑牢堅持實事求是的理論根基。
摘編自《光明日報》
【韓娜:構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為社會和諧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副教授韓娜認為,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戰略緊密相連,對于國家安全的維護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當前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現狀復雜,主要源于技術發展的快速性與治理體系構建的滯后性之間的矛盾,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利益訴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在此背景下,以國家信任為基礎,構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顯得尤為迫切。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與國家間信任是一種持續良性互動的過程。信任增進可以在彌補大國博弈產生惡性后果的同時有效管控大國博弈進程;同樣,大國博弈所產生問題也會給予信任增進可調適空間并進一步強化國家間信任構建。基于信任的治理體系,能夠增強各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信心,推動技術創新與安全保障并行發展,從而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并為全球經濟的繁榮穩定作出積極貢獻。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信任進路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治理將面臨更多挑戰,積極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構建公正、透明、高效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為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劉志松: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提升新時代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天津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志松指出,“韌性安全”是城市能夠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種內外風險沖擊,具有在逆變環境中承受、適應快速恢復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安全發展的新范式。韌性安全城市“為了人民”而建,“依靠人民”來建,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韌性安全城市治理新格局。樹立全周期風險防控意識是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全面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必須加強全過程風險防控,實現對各類城市風險的智能監測、精準研判、預防預警和有效管控,切實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韌性安全城市建設是一項需要多元社會主體參與的復雜系統工程,要構建起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良好氛圍,著力構建多元協同共治格局。提高防范和應對風險能力是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的關鍵內容,要提高決策統籌能力、改革創新能力、打擊防范能力、基礎管理能力、群眾工作能力、輿論引導能力、狠抓落實能力,切實提升城市應急管理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用智能技術為城市韌性安全治理賦能。
摘編自《天津日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