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冬梅(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科技創新在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愈發突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并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為此,應構建高質量人才體系,加強各部門、各主體之間的統籌協調,實現創新要素的優化組合和高效配置,營造更為良好的創新環境,培育和提升產業實力和競爭力。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發揮我國科技創新體系健全、需求多元和教育體系完備、學科完整的既有優勢,深化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推動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體系與科技人才需求緊密銜接,建立大學、科研機構和高層次創新人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長效機制,鼓勵優秀人才引領重大創新、重大任務。實行更加積極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二是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要根據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和長遠需要,凝練部署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要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者作用,強化各類科技計劃的統籌協調,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強大合力,成體系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要加快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作用于傳統產業,推動其實現轉型升級。要著力突破重點產業的關鍵基礎材料、重要元器件等的核心技術,補齊重大技術裝備短板,保障重點產業的創新鏈自主可控。
三是布局開拓新領域新賽道的引領性技術,牢牢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強化對非共識研究、學科交叉研究和冷門學科建設的支持,力爭在科學前沿重大問題上取得突破。加快產出原創性、引領性、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夯實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基礎,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低碳能源、新一代通訊等前沿技術方向,在戰略必爭領域搶占一席之地。推動研發與產業化一體部署,以重大應用場景為牽引,著力加強需求導向的基礎研究和顛覆性技術研發,采取非對稱趕超戰略,促進不同產業鏈跨領域融合創新。
四是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企業作為重大研發任務“出題者”的作用,發揮其了解市場需求、產業需求的優勢,讓企業更多地參與對關鍵問題的凝練,提升企業在科技項目形成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要通過各項政策引導企業成為項目投入、項目組織的主體,推動更多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由企業牽頭或參與,讓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活動中。要讓企業成為重大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和“閱卷人”。
五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釋放創新潛能。推動科研人員分類評價制度,引導基礎研究人才潛心開展研究。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構建定位合理、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機制,形成高效的組織動員體系和科技資源配置模式。要以獲取知識產權為基點,大力促進各種相關技術的有機融合。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采取有效措施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友好型現代金融體系。強化各部門、中央與地方創新政策的一致性、協同性監督,提升政策的執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