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曉希
現代化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夢想。由于現代化發軔于西方,西方率先享受到了現代化的成果,所以20世紀以來,現代化成為了西方經驗和“西方化”的代名詞,資本主義現代化似乎也成為唯一可行的現代化模式。先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把自身現代化經驗視為“普世真理”,不斷鼓吹:“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所有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只能老老實實重復走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才能走向現代化,甚至只有依靠輸入外來的西方文明才能發動和推進現代化。
那么,通向現代化的路真的只有西方那一條嗎?現代化之路到底應該如何走?成為困擾廣大“現代化遲到國”的一個大難題。
西方發展模式、治理制度和價值觀念的確是被西方實踐證明了的能夠通向現代化的一種方案。但究本質、溯其源,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是同資本主義緊密相聯的。追隨西方現代化,就必須要考慮資本是如何產生的。
從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巴西瘋狂地掠奪貴重金屬,到處尋找金銀產地;到英法德霸占非洲殖民地的原料供給,壟斷其商品市場;再到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入侵……西方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來源于殖民化過程。及至后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也是聽命于資本、受控于資本、服務于資本的,充滿著對勞動階級、被統治群體的剝削壓迫,必然帶來兩極分化嚴重,物質主義膨脹、社會撕裂混亂。這樣的現代化之路,如被發展中國家機械套用,且不說在當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是否可能,就算試圖實現也必將貽害無窮。
從經驗層面上看,一些復制西方模式的發展中國家也并沒有實現現代化,反而失去了發展自主性,錯過了發展機遇期,進而落入了發展陷阱。比如拉美國家很早起步工業化發展,卻仍深陷“拉美陷阱”,面臨更為棘手的城市危機等等。
實踐證明,對于希望效仿西方盡早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后發國家來說,西方模式非但不是什么“神藥”,反而是“在傷口上撒鹽”。作為另一條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它摒棄了西方式現代化的弊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有力地向發展中國家回答了“現代化≠西方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向世界宣告了“照西方的樣子改造世界”的時代已經結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上山的路千千萬萬條,天下同歸而殊途。中國現代化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馳而不息、和平發展,發展中國家也能實現現代化,迎接更光明的前景!(劉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