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社會適老化改造、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人口高質量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孫潔:社會適老化改造推動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孫潔認為,社會適老化改造,是銀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老年人衣食住行醫各個方面,關乎眾多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來,我國加大適老化改造力度,積極打造老年宜居環境,推動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但仍存在適老化改造主體參與性不強、市場化程度低、全社會對改造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充分等問題。因此多維度推進適老化改造,需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政府主導做好適老化改造的保障工作,不斷完善適老化改造標準體系,出臺相應政策法規,建立多方聯動、高效運轉的議事協調機制。二是引導和發動更多力量參與適老化改造,扶持行業標桿企業,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和大批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激發市場活力。三是加快社會適老化改造,以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為契機,普及適老化理念,多渠道宣傳適老化改造相關政策,推動適老化改造落地和推廣,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摘編自《光明日報》
【王利明:以法治回應核心關切,護航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一級教授王利明認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應先了解民營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對癥下藥。民營企業最關心的,一是平等保護,就是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財產權益。《民法典》明確規定了平等保護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的原則,并規定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的原則,把公、私財產置于平等保護的制度框架之下。二是平等發展,要求政府部門認真落實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破除各種準入門檻的限制,改變門檻過高、缺乏確定性的問題。就公權力機關而言,負面清單為其提供了執法和司法的依據,同時也劃定了其職責范圍。但從實踐來看,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因素仍然是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沒有完全得到貫徹落實。因此,在平等發展中,最聚焦的問題,還是執法和司法層面要落實平等保護。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進法治化,全面貫徹實施《民法典》,加強對民營企業的保護。
摘編自光明網
【張軍:“人工智能+”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澎湃動能】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軍認為,隨著技術、政策、產業端共同發力,“人工智能+”將為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培育和發展注入澎湃動能。當前,數字經濟形成了支撐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源于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海量的數據資源,我國數字經濟實現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有效推動了各行各業降本提質增效。在與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中,“人工智能+”的能力邊界正在不斷拓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幫助越來越多的企業實現生產自動化、產品創新和服務智能化,從而不斷提升產業整體的競爭力。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重要支撐,人工智能則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伴隨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產業界需要加強數字技術創新和研發,在“人工智能+”上做大文章,開發出更加適合行業應用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隨著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和產品形態的涌現,我國的“數實融合”將更加深遠,“數智未來”的新圖景將漸行漸近。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都陽:人口高質量發展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根本手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研究員都陽指出,人口高質量發展與培育新質生產力都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應對新的發展形勢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人口高質量發展既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重要體現,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根本手段。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統一,首先可以通過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促進形成新質生產力,大幅提高我國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水平,通過人力資本投資的更高回報,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可以通過優化人力資本投資配置,提升人口發展質量,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長期動能;通過優化人力資本投資結構可以提高代際的人力資本水平,使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長期的堅實基礎。再者,要發揮好公共財政的引導作用,統籌生育養育支持與人力資本投資,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投資于物向投資于人的轉變,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創造更好的條件。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