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作為新興經濟形態,依托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推動了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在高效匹配供需信息、優化組織管理方式、增強區域聯系市場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等諸多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內容,是暢通內循環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既為經濟提供了新的增長動能,也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
數字經濟賦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內在邏輯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根本要求是充分發揮市場功能,提升經濟整體流通效率,打破市場分割,形成規則統一、規模巨大、結構完整和競爭充分的市場格局。數字經濟能夠通過暢通經濟循環活動、破除市場地理邊界以及更好發揮市場功能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數字經濟的發展提升了市場運行效率。一方面,數字平臺將海量市場信息進行整合,利用數字技術的信息聯通功能提升供需匹配效率,降低經濟主體在交易過程中的信息搜尋成本、議價成本和決策成本,在幫助生產者合理規劃生產規模并準確制定商品價格的同時,幫助消費者高效搜尋期望商品,使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得到更加充分的滿足,助推交易活動更加活躍高效,生產和消費之間的聯結更加緊密,形成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積極的價值創造互動。另一方面,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在交易市場中的使用使市場信息更加透明,市場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進一步提升,市場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得以充分發揮作用。數據要素對其他生產要素的數字化塑造和數字技術在要素管理中的使用為各種生產要素提供了新應用場景和配置路徑,提升了要素的流動性,進一步提高了要素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要素市場的扭曲。
其次,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市場整合。一是數字經濟具有較強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網絡效應,將市場內所有碎片化或離散化的信息進行整合,在數字平臺實現即時共享,使經濟主體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傳統市場中商品、服務和信息傳輸的空間地理限制得以破除,增強了區域市場之間的互動,弱化了地方保護所導致的區域市場壁壘,從而推動了區域市場的整合。二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對產業鏈和價值鏈進行全面結構重組,數字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將不同產品和產業市場相連接,產業內部和產業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產業融合發展下新的產品不斷涌現,市場內容更加豐富,市場范圍不斷擴大。三是物流倉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極大提升了實體要素和商品的流通效率,節約了流通時間,擴大了流通范圍,進一步弱化了流通過程中的地理空間限制,使區域市場的一體化成為可能。
再者,數字經濟發展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一是數字技術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能夠大幅提升政府信息獲取能力,幫助政府了解市場運行情況,方便政府監管市場行為,追蹤決策效果并獲取政策反饋,從而提升政府決策合理性,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不當干預,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二是政府治理的數字化轉型有利于地區政府間加強溝通,推動地方政府整合治理資源,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前沿治理技術,增強地區間制度政策的兼容匹配程度,不斷提高跨區域治理能力,推動多地區共同發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三是政府數字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使政務公開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提升了政府與群眾互動的頻率和效率,有力促進了社會各界對政府決策及公職人員日常行為的約束和監督,極大地推動了多元主體參與政府治理,有力地減少了權力尋租和腐敗。
數字經濟賦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具體路徑
以數字經濟發展助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僅要保證數字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也要關注體制機制的改革,推動發展方式和增長路徑的整體轉變,需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要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的物質載體和根本支撐,因此必須著力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數字基建布局,盡量彌合地區間與城鄉間的“數字鴻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數字經濟關鍵技術的科研攻關,強化原始創新能力,逐步擺脫對發達國家數字技術的依賴,保證數字經濟的安全穩定發展并在數字產業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滿足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數據量爆炸性增長的技術和基礎設施需要,為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二是要建立健全數據要素交易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數字經濟市場監管,培育穩定高效的數據要素市場。一方面,完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建設,探索高效的數據要素定價機制,加快明確數據權屬,不斷提升數據交易水平,增強數據要素市場的安全防護能力,建立全國統一的數據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推動政府治理的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對平臺壟斷等數字經濟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識別能力,豐富數字監管的手段和工具,明確數字監管標準,提高部門間與區域間協作治理水平,增強政府對數字經濟活動的監管治理能力,構建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
三是要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持續發展,豐富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在供給端,通過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和供給質量。在消費端,鼓勵新零售等新的消費方式發展,強化生產的消費導向,創新消費模式,不斷挖掘內需潛力。在流通環節,利用平臺經濟等多種新模式和新業態高效匹配供需信息,促進物流倉儲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升要素和商品的流通效率。以數實深度融合暢通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網絡效應,不斷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拓展市場邊界,整合區域市場。
四是要進一步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處理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之間的關系。相比于商品市場,要素市場的扭曲導致市場分割和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阻礙,因此必須進一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政府要找準定位,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減少對于市場微觀交易活動的直接干預,提升市場監管水平,構建統一合理的市場規則和標準,營造公平公正和合理競爭的市場環境。不“缺位”,不“越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保證政府能夠為市場提供合格的制度政策產品,履行監管義務,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使數字經濟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ū疚南当本┦猩鐣茖W基金一般項目“北京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研究”(項目批準號:23JJB0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