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曉青(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科技哲學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系,其中包括守正與創新的關系。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守正”就是要實事求是,守好本和源、根和魂;“創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回應現實需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守正與創新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繼承與發展的辯證關系。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其中之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類對自然有著“生存依賴”,自然界是人類生產生活的物質來源和精神食糧;反之,人類的能動性也極大地影響和改變著自然。究其本質而言,二者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受制于生產方式。1839年,恩格斯犀利地指出了資本主義生產導致環境污染的問題:“這條狹窄的河流……時而泛起它那紅色的波浪,急速地奔過煙霧彌漫的工廠建筑和棉紗遍布的漂白工廠。然而它那鮮紅的顏色并不是來自某個流血的戰場……而只是流自許多使用鮮紅色染料的染坊。”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現、生物多樣性銳減、水土流失嚴重……再加上前段時間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惡劣行徑,對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造成了嚴重影響,影響程度難以估量。人類如何走出生態困境?還是要從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中尋求答案,以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明確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要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深刻領會自然生態的價值意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大盤取厚勢,落子開新局,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守正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致勝要訣,也是繼往開來的必勝法寶。面向未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始終堅持“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的精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
?
相關閱讀:
【理響中國·實踐新論】視頻|人與自然如何相處?中國式現代化解鎖生態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