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曉青(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科技哲學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中國式現代化事關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正確處理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深刻意義。守正中的“正”指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守正就要堅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國情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創新意味著對“舊”的突破與超越,其目標是“新”,即新的認識和實踐成果。恩格斯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對于社會主義社會來說,“變化和改革”是常態。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科學理解固本與改革的關系。1992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發表了重要講話,生動闡釋了鞏固社會主義之本與轉變經濟發展思路之間的辯證關系。在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這一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改革作為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到底改什么、不改什么?習近平總書記用兩個“死路一條”來回答這個問題。其一,“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改革是一項偉大的創新實踐,一次次開拓探索充分證明不改革是沒有出路的;改革也是一項未知的探索性事業,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我們要允許改革有失誤,新時代呼喚實事求是、敢想敢干的“改革闖將”。其二,“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現代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革還需不斷深化。我們要固本培元,牢牢把握真理的科學性、政治的堅定性和方向的根本性,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過去我們擼起袖子、別起褲腿、蹚水過河、不斷求索。未來,我們要在堅守改革政治原則和底線的基礎上,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更好地堅持和完善固本之內容,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向著既定目標邁進。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守正就是要固本,創新就是要改革。守正是前提,創新是手段,不固本,改革就沒有了根基,只有堅持守正不渝,才能堅持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凝心聚力謀創新;只有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敢于說別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新事,守正才能獲得活力源泉和動力引擎。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
?
相關閱讀:
【理響中國·實踐新論】視頻|改革怎么干?中國式現代化告訴你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