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光明網訊(記者 鄭彥)“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是2021年的11月28日正式對外營業的。忻州古城改變了古城過去的呈現方式,從僅僅呈現出百姓生存的狀態轉變為從經濟戰略的角度進行修繕。因此,古城與過去普通城市的格局不同了,對外宣傳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館長梁生智在介紹博物館的時候是從忻州古城開始的。
文躋九原、雅出秀容:生活與歷史之縮影
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位于忻州古城,是依托創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秀容書院而設置的,博物館的成立為“活化”的忻州古城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展示場所,成為忻州推向社會必不可少的文化高地。
忻州古城內舞龍 圖
“實際上,在博物館管理方面,我是一個白丁,因為我之前一直是文學期刊的編輯。但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我知道,作為展示歷史文化是秀容書院博物館明確的主題,這個博物館的目的就是展現忻州的歷史文化和秀容書院與中國傳統教育走向近代教育的歷史關系。這個博物館不需要像綜合性博物館那樣,有太多的東西。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已有的基礎上把這個主題性博物館搞好。在日常的管理中,就是如何能將現有的四個基礎展廳的主題內容及展品給大家講清楚。”梁生智是2021年剛退休之際被朋友邀請出任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館長的,當初,他考慮到自己多年工作于文化藝術界,而且退休了計劃做自己的一些事,所以一直沒有答應,直到有關人員多番邀請,他才同意。
梁生智先生為記者介紹了博物館內設置的“九原文脈”“秀容弦歌”“前賢遺珍”和“百年風華(忻縣第一個黨支部紀念室)及其展示的展品內容。九原文脈,主要展現忻州的歷史文化脈絡。展廳內懸掛有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創意策劃人,忻州市委黨校副校長寧志剛創意,梁生智親手繪制的“九原文脈”分布展示圖,買展柜中有與“展示圖”相對應的記載有忻州主要河流云中河、牧馬河和滹沱河發源地和流經區域的《山海經》與《水經注》。展廳里另有同是2013年出土的記錄了北朝民族融合、交流盛況的九原岡壁畫和從北齊、北魏一直到唐的出土佛像等。在梁生智看來,“物承載了歷史,當文化與時間存在的時候,它的價值就無可估量了。所以,當游客來了之后,在這里就能看到忻州曾經的輝煌歷史和文化。”
民國風華、近代崢嶸:科舉考試與紅色基因之傳承
博物館另一個展廳是“秀容弦歌”,這也是博物館的一個核心展廳,里面的展品都是與中國的傳統科舉考試到近代教育的演變有關。具體展示秀容書院原貌的,由忻州文化名人邢爾昌繪制的界畫《文昌祠》,能夠體現科舉考試重要意義的“山西鄉試朱卷”,“山西鄉試考題”,以及民國和解放初期的畢業證書,民國時期的教師資格證書、教材等等都吸引著眾多游客。
民國時期畢業證 圖
梁生智館長在介紹山西鄉試朱卷時,特別指出上面標注的考生列祖列宗,實際上也就是考生的家譜,這充分說明,因為考生考得好,才能在鄉試朱卷上呈現出與考生有關的家族史,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光宗耀祖”理念的具體展現。“這就是一個人為什么要向上,一個人為什么要去不斷補充自己、修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對民族有益的人的動力。我們為什么要學習?一個人的修養一定是從學習開始的,當一個人有了對傳統的傳承的時候,他一定可以讓自己很好,當自己很好的時候,就一定會影響到別人,會影響到家族。”
文物能夠給人以影響,但不能是以空洞的形式展現出來。因為秀容書院與教育的密切關系,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常與教育單位聯起手來組織研學活動,當學生們直觀地看到館內展覽的畢業證書、鄉試名錄等藏品時,博物館的價值也隨之呈現,而其它眾多文物帶給學生們的影響力足以讓這一價值傳遞給學生們的身邊人,這也是博物館的意義之所在。
“我們還有一個展廳,叫作‘百年風華’,里面展示的全是當時忻縣共產黨的發展歷史。1934年,忻縣的第一個黨支部就是在秀容書院的后身忻縣中學成立的,它影響了很多人。”梁生智館長重點介紹了田家英(毛澤東的秘書)的夫人董邊,原輕工業部電子工業部部長張挺,原農業部部長霍士廉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代表人物。
“我認為,博物館除了完成日常的展陳外,更重要的是恢復和重建,要依托展品恢復它本身的價值,然后讓它延伸出重建文化的這種功能來。對于博物館來講,恢復與重建應該更為重要,這也是我個人對博物館管理工作的一種認知。”梁生智如是說。
有業可依、有新出陳:探索晉商文化之古今
“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的投資運營者是郜建宇先生。他的祖上是清末民初,走口外那一批中忻商的代表人物。郜家在民國的時候,在忻州的商人中排首位,同時他們家祖上也一直熱心公益事業。”
清道光年間,忻州修文廟的時候,郜家主動捐銀100兩。民國20年的時候,忻縣中學需要購買圖書,但因為資金匱乏一直無法實現。郜家的前輩郜承恩(郜鴻卿)捐贈3000塊大洋給忻縣中學。這件事在當時整個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人予以贊嘆。時任縣長的張宴林親自書寫了嘉獎令。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傳統情懷,當忻州市委黨校副校長寧志剛先生和郜建宇總講述博物館籌建想法時,郜建宇很快決定對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進行投資。晉商文化是山西人精神品格的側寫,投資運營博物館也正是晉商誠信、進取、敬業、堅韌精神的一種體現。
如果說文化有著交融的特點,那么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將文化與商業精神融合的實踐就是一個典型實例。“有很多東西是慢慢形成的。博物館建起來之后,我們推出了幾大文化品牌及其活動。現在博物館的“‘云際青山’——讀書山房上元雅集”、“讀書山房”系列出版物、“秀容講堂”、忻州市委黨校(忻州行政學院)“現場教學點”、中小學生“研學基地”五大文化品牌,已經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了黨建、研學、文化推廣的重要基地。”
活動現場 圖
每年正月十五的文化雅集均以忻州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為主題進行,已經完成的有元遺山和傅山主題文化雅集,甲辰年將以白樸為主題,而忻州還有三班、慧遠、薩都剌、徐繼畬或者的歷史文化名人。秀容書院以這些歷史文化人物為主要載體,邀請省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以及書畫界的書畫家,共同參與,還會延伸出與此相關的文化產品和項目。這些文化活動才可能是博物館持續產生影響力的核心。
正是秉承著這種精神和創意,短短三年,其中還經歷了“疫情”,山西秀容書院博物館已經成為了山西省文物局主管的唯一一家非國有博物館,還是眾多機構掛牌的場所。
“我覺得文化和歷史這種東西,它本身的底色已經成立在那兒,關鍵是我們要去怎么發現它,如何讓更多的人接受它。只有把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進行擴展,挖掘出與這座城市、這個省份相符合的歷史文化及精神品格,并用具體的方式呈現的時候才能讓社會關注到,才能讓文物煥發新生。”梁生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