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輝(國家語委“一帶一路”語言生態研究中心/浙江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研究院教授)
國際中文教育是助推教育強國、文化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是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基礎支撐,是促進中外文明互鑒的應有之義。國際中文教育作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經過70余年的發展,從興起來、熱起來到今天邁向強起來,成為推動教育對外開放、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平臺。
國際中文教育助力強國建設的方式,遵循手段-目標、部分-整體雙重邏輯。也就是說,一方面,國際中文教育作為一種語言教育和國際傳播手段,可助力強國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國際中文教育是強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強國建設意味著要建強國際中文教育。由此,國際中文教育在強國建設中具有雙重作用:驅動力和內生力。助力強國建設,國際中文教育需要一方面強化驅動力,激活內生力,另一方面,要協調好、平衡好兩種力量的關系,為強國建設發揮合力、提升動力、壯大實力。
推動中文快速走向全球,高質量服務世界,是當前國際中文教育的主要目標。長遠來看,助力強國建設,建強國際中文教育,實現國際中文教育自身實力強、服務功能強、世界排序強“三強”目標,需對標三個相應的目標:將國際中文教育建成世界先進水平的二語/外語教育,使中文成為學習和使用廣泛、影響力強的世界語言,以及推動中國在全球語言格局中從語言大國升級為語言強國。
要充分發揮國際中文教育在助力強國建設中的雙重作用,實現遠景目標,需要以高質量人才培養為核心,從體系、主體、政策、實踐、效果及研究等六個方面著力進行提升。
一是構建現代國際中文教育體系,為強國建設筑牢基礎。以中國式現代化理念為指導,堅持系統思維、動態思維和戰略思維相結合,高水平構建中國式現代國際中文教育體系。現代國際中文教育體系涵蓋教育活動的全要素、全過程和全鏈條,以系統、高效、協同、活力、韌性為主要特征。現代國際中文教育體系所塑造的國家國際中文教育能力、平臺國際中文教育能力和個體國際中文教育能力以及各國自身中文教育能力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全球國際中文教育能力。
二是聚力國際中文教育多元主體,助力強國建設增強動能。國際中文教育主體以學校和教師為中心,呈現主體多元、交互協同的社會網絡發展趨勢。孔子學院、孔子課堂、中文學習測試中心、華文學校及國內外相關學校等是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的主要機構,作用突出,中文聯盟、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及各種中文教學社會化媒體平臺、中文主播等新型主體形成多類型、多層級的教育業態和廣泛的關系鏈接。各主體既各自發揮中文教育功能,又優勢互補,協同并進,構建了國際中文教育的多元主體網絡和強勁發展勢能。
三是優化國際中文教育政策與治理,助力強國建設夯實保障。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規劃要與強國建設密切契合,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有機結合。規劃既要持續、穩定,又要應時而變,以適應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新要求和不確定性。制定面向不同區域、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規劃,支持有需要的國家制定各自的國際中文教育規劃,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規劃之間的銜接性和協調性。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治理能力,著力提升科學決策力、資源配置力、社會協同力、個體參與力,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規劃落實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做強國際中文人才培養與資源建設,助力強國建設賦能核心。切實培養兼具中國情懷、世界視野,勝任中華文化闡釋、善于跨文化溝通合作的復合型、國際型、應用型國際中文教育高端人才,在推進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骨干引領作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本土中文教師、青年漢學家、中文媒體工作者等人才的精準培養和中外青年交流,促進國際中文教育本土化內生性發展。推進中文教學資源和教育方式數字化轉型,使教學資源內容豐富、兼容適用,教學方式自主多樣、易用可及。
五是擴大國際中文教育傳播力和影響力,助力強國建設提升形象。推動更多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有效實施,提升國際中文教育在各國教育系統中的接納力和適應性。進一步擴大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國際會議、大型國際賽事等對中文的使用,拓展中文在航天、高鐵、新能源、新媒體等行業和領域的應用,發揮中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方位、高質量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及世界發展需求的獨特作用。動態評估中文國際形象和國際中文教育影響力,增強中文對國家形象的建構力和傳導力。
六是深化國際中文教育研究,助力強國建設創新驅動。加強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的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促進國際中文教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強化問題意識,提升攻克國際中文教育發展中關鍵問題的能力。深化國際中文教育核心理論研究,為國際二語教學理論發展做出重大原創性貢獻。加強以中文為主要載體的大語言模型研發,為人工智能文明時代中文走向世界提供高質量數據支撐和智能傳播新賽道。加強研究成果應用轉化,釋放國際中文教育的應用價值和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