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北京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堅持自信自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鑄就的內在精神特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從時間的維度看,自信自立積淀于歷史、體現于現實、發展于未來。堅持自信自立的立場觀點方法,應貫通地把握歷史、現在與未來,統合古今之變、把握歷史大勢,更加自覺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自信、現實自信與未來自信,自信自立地肩負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
一、自信自立地把握歷史,應科學地認識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自覺地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
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對歷史進程的認識越全面,對歷史規律的把握越深刻,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歷史真正呈現給我們的從來都不是什么故紙堆,而是一個民族、國家、政黨走過的道路,是世道變遷、興衰成敗的規律。如何科學把握我們的歷史?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至關重要。列寧說:“過去在歷史觀和政治觀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種混亂和隨意性,被一種極其完整嚴密的科學理論所代替?!边@一“極其完整嚴密的科學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國歷史源遠流長,黨的歷史光輝燦爛。自信自立地把握我們的歷史,就應以唯物史觀為指引,科學認識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
自信自立地把握中華民族發展史。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一個拋棄或者背叛自己歷史的民族,不僅無法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歷史悲劇。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自信自立地把握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應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增強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辛勤勞作、發明創造,從思想到器物,從制度到文化,從藝術到科技,創造出了燦爛的歷史和輝煌的文明,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多領域各方面,對人類發展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我們今天自信自立的源泉。正如英國學者李約瑟所認為的:“對中國人來說,這確實應該是一個理所當然值得自豪的巨大泉源,因為中國人在研究大自然并用以造福人類方面,很早就躋身于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了?!?/p>
自信自立地把握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一方面,要堅持用自信自立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把握社會主義發展史。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科學社會主義既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創造,也是人類自我解放的偉大覺醒。在與資本主義的斗爭中,科學社會主義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的理論完善與發展歷程。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向全世界宣告的“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的“兩個必然”,依然具有歷史的客觀性與必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更雄辯地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成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新發展的引領旗幟。另一方面,要堅持用自信自立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把握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從毛澤東同志的“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我們正在前進。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到鄧小平同志的“我們現在的路子走對了,人民高興,我們也有信心”,再到習近平總書記的“2023年,我們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經歷了風雨洗禮,看到了美麗風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獲。大家記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對未來充滿信心”。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所創造的成就和經驗、所凝結的智慧和力量、所鍛造的意志和能力,奠定并凝結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自信自立。因為堅持自信自立的立場觀點方法,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才能夠自豪地肯定自己的歷史成就,深入地總結自己的歷史經驗,勇敢地承認自己的歷史曲折,科學明晰地探究歷史規律、把握歷史主動,積極有為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自信自立地把握現實,應深入分析世情、國情、黨情的變與不變,準確判斷新時代偉大實踐的機遇與挑戰。堅持自信自立的立場觀點方法把握現實,應深入分析世情、國情、黨情的變與不變。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的結合中科學地把握現實。經過長期努力,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既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客觀判斷,也是自信自立地答好時代之卷的現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改革發展、制定方針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都要充分體現這個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堅持一切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碑斍?,我們最大的現實就是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我國現在的人口總量已達到14億多,要解決這么多人口的共同富裕問題,是非常艱巨復雜的歷史任務。底子薄是指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基礎非常落后,經過新中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底子薄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要達到發達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將是一個相當長的奮斗歷程??傊?,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不能忘記、忽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特點。
堅持自信自立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把握現實,應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機遇與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既要看到成績和機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難和挑戰,看到形勢發展變化給我們帶來的風險?!泵鎸碗s嚴峻的考驗挑戰,應做到自立自強、從容自信,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最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在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基礎上,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這個古老而又現代的東方大國朝氣蓬勃、氣象萬千,奇跡正在中華大地上不斷涌現。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還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困難和挑戰。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雖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雖然人力資源豐富,但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減弱;雖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但工業大而不強,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相對滯后、農民增收困難等問題依然不少;雖然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城鄉、區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部分群眾生活仍然困難;等等。
堅持自信自立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把握這些問題,就應全面客觀地認識、辯證聯系地分析。認識到盡管當前國際形勢暗流涌動,但中國這片大海始終風平浪靜;盡管我們的發展遭遇了種種困難,但我們擁有執政為民的中國共產黨,擁有自信自尊自強的中國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正在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機活力。
三、自信自立地把握未來,應把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一以貫之地堅定信仰、信念、信心。
歷史是一個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過程,科學地把握歷史與現實,目的是創造美好未來。在創造美好未來的新征程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但不管未來出現什么樣的不確定因素,我們都應始終堅持自信自立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獨立自主是興黨興國、強黨強國之本,堅定信仰、信念、信心,自信自立地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輝煌。
自信自立地把握未來,應牢牢把握獨立自主這一貫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的基本點。自信的基礎是自立,自立的本質屬性是獨立自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獨立自主“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堅持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根據的唯物辯證法原理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點,形成并發展了獨立自主這一重要思想?;讵毩⒆灾鞯牧鲇^點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經濟建設領域,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政治建設領域,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設領域,強調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在教育領域,強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在科技領域,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人才領域,強調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力量和顯著優勢;在外交領域,強調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與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這個時候,更需要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系,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自信自立地把握未來,應一以貫之地堅定信仰、信念、信心。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堅持自信自立的立場觀點方法,必須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中國共產黨是有著崇高精神追求的政黨,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是中國共產黨人至關重要的精神品格和氣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毙叛?、信念、信心貫穿著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的崇高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精神上的鈣,是增強我們黨自我革命的內在動力,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思想武器,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民族偉大復興、人民美好生活的堅強思想保證。在新征程上堅持自信自強的立場觀點方法,應牢牢把握信仰、信念、信心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信心,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實踐中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實現從未知到已知、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跨越,自信自立地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