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農業強國、教育改革、就業機制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林萬龍,朱菲菲: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推動農業強國建設】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全國新農科建設中心副研究員朱菲菲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要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推動農業強國建設。新質生產力正在引領現代農業大變革,農業科技革新催生了現代農業產業變革,農業發展呈現出了一二三產融合的特征,產業鏈條持續延伸,基因化、數字化、工程化、綠色化、營養化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還不是農業強國。 一是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處于較低水平。 二是前沿性科學技術發展滯后,缺乏重大原創性成果。三是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支撐力度不足。對此,應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強國建設:一是著力提升前沿農業科技水平。二是著力強化創新性人才培養。三是著力發展涉農新業態。其中,必須處理好發展和底線的關系、提升效率和促進共同富裕的關系、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
摘編自光明網理論頻道
【李道強:以“三生”主張改革教學課堂 】
山東省濱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李道強認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打牢學生思想基礎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生本、生活、生態”的“三生”道法教學主張,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改革作用,引導學生立志成才,為學生的幸福和發展奠基。其一,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教學過程要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學中,要以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為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個性。堅持面向全體,教好每名學生,把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作為課堂教學的至高追求。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其二,好的教學就是讓學生做真事、真做事,落實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要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并使用教師的真實生活情境。其三,要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營造自然的、生態化的、可持續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責任意識和健全人格。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敖蓉:多舉措促進就業優先發展】
敖蓉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當前,我國處于推進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迫切需要擴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等新的就業空間,并通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厚植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動能,形成經濟發展與就業的良性循環。首先,要注重政策持續性。推動非經濟政策出臺時同步評估就業影響,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就業帶動力。其次,要做好重點群體的服務工作。拓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不同群體的就業崗位,舉辦各種形式的招聘會,深化勞務協作,完善就業援助制度。最后,應把勞動者權益保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相關部門應適應就業新變化新趨勢,下大力氣健全勞動法律法規,加強用人單位用工指導,提升勞動者權益保障水平。
摘編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