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202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金融強國的豐富內涵,明確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方向。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金融強國”主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建設金融強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戰略引領、系統謀劃、長期努力、久久為功。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何德旭、龔云、鄭聯盛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一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等,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功能;注重發揮好地方黨委金融委員會和金融工委的作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做黨中央金融改革發展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二是遵循金融發展普遍規律。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前提下,不斷深化金融要素市場化定價改革,著力全球要素的統籌統合,強化人才驅動,提升我國金融體系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三是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在金融市場發展方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市場體系,有效提高各個市場的定價能力、定價有效性和國際影響力;在金融機構建設方面,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體系,全面優化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領域的機構發展;在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方面,全面提升國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質效,有效匹配國內多樣化金融需求,有效構建內外交互的專業金融服務體系。四是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詳情】
構建誠信金融體系,加快建設金融強國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離不開一流的金融環境的營造,離不開誠信金融體系。但是,“誠信金融”并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實現的,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匯聚各方智慧,推進德法共治。顧潔穎在《學習時報》撰文指出,一方面,大力弘揚數千年來傳承不息的誠信傳統理念,不斷喚起積淀在民族精神深處的誠信良知,在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前提下待人以誠、取信于人;另一方面,要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全面準確貫徹寬嚴相濟法治政策,依法依規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之中,通過確定入罪門檻、規范訴訟程序、統一裁判標準等,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加大法律對金融誠信體系建設的介入。在此基礎上,堅持法治與德治的互補性、兼容性和一致性,把法律制裁的強制力量與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硬性的律令與柔性的規范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法律的威懾使人們不敢失信、不愿失信。【詳情】
人民幣國際化助力建設金融強國
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邁向金融強國的必經之路。中國的經濟地位、對外貿易總量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人民幣國際化是一項長期戰略,需要穩慎扎實推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屈滿學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一方面,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避免跨境風險傳染。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必須與我國經濟貿易的需求相適應,宏觀審慎管理要與微觀監管相配合,既要在“量”的角度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又要在“質”的角度統籌國內外大局。另一方面,逐步提高人民幣結算便利性,降低跨境結算成本。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通過使用相對穩定的人民幣進行國際貿易結算,可以在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時降低結算的匯率風險,大大提升人民幣避險屬性。同時,進一步加強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在人民幣尚不能自由兌換、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背景下,離岸人民幣市場能夠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跨境流通。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建設將為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提供更多便利和機會。另外,持續完善推廣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在跨境支付領域中具有顯著優勢。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的有序擴大、場景建設和應用創新的不斷加強,將有助于繼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詳情】
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金融強國建設提供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不僅有助于塑造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的動力和方向,而且還影響著國家經濟治理體系和經濟治理能力建設。要深刻認識和準確理解其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加快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金融強國建設提供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廣西行政學院)李曉敏在《廣西日報》撰文指出,在培育堅守以誠為本的信用文化層面,要大力加強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構建涵蓋金融機構、企業客戶和消費者等群體在內的金融信用信息平臺建設,依法依規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有效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生態系統。在培育追求義利統一的德行文化層面,要更加注重金融發展的普惠性,不斷向實體經濟、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群體讓利的同時,還要不斷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滲透率、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生態環境。在培育深入踐行審慎理念的穩健文化層面,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同時,應當積極構建審慎治理機制、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進一步完善審慎政策框架,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工具和政策實踐。在培育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的責任文化層面,要建設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培育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在培育嚴格遵守法治的規則文化層面,健全金融法治,強化金融穩定法治保障,準確領會金融法治精神,加快出臺金融穩定法等法律法規;加大對金融領域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突出打擊各種名目的非法金融活動。【詳情】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