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金融高質量發展、有效益的投資、新質生產力、新型消費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何德旭等: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何德旭、龔云、鄭聯盛指出,建設金融強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戰略引領、系統謀劃、長期努力、久久為功。一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等,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功能;注重發揮好地方黨委金融委員會和金融工委的作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做黨中央金融改革發展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二是遵循金融發展普遍規律。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前提下,不斷深化金融要素市場化定價改革,著力全球要素的統籌統合,強化人才驅動,提升我國金融體系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三是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在金融市場發展方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市場體系,有效提高各個市場的定價能力、定價有效性和國際影響力;在金融機構建設方面,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體系,全面優化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領域的機構發展;在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方面,全面提升國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質效,有效匹配國內多樣化金融需求,有效構建內外交互的專業金融服務體系。四是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摘編自《光明日報》
【譚成文:擴大有效益的投資,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國家發展改革委評估督導司副司長譚成文表示,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其質量、效益、結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結構。發揮好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要圍繞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在發揮好政府投資的作用層面,加強交通、能源、水利、農業、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鄉村建設行動。在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層面,積極利用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建設,幫助民間投資項目順利實施;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拓寬民間投資空間。在加強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層面,扎實做好規劃選址、用地、環境影響評價、可行性研究、施工圖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確保項目從謀劃到落地都合法合規;按照項目設計按期開工建設,堅決保證施工質量,保持合理施工進度,確保投資項目穩步有效推進;重大項目投運一段時間后要對項目建設、運營是否符合最初設計、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是否發揮出設計效益進行評價。
摘編自《人民日報》
【賈若祥:多點發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保障】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賈若祥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在新征程上必須回答而且必須答好的課題,需要多點發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保障。在要完善新型舉國體制方面,要加大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攻關,在解決科技領域“卡脖子”問題的同時,加大原創性和應用性技術研究;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將優質要素更多集聚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領域。在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區域范圍內暢通流動,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要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加強誠信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在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方面,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營造鼓勵大膽創新、誠信經營、勇于奮進的良好氛圍;要把科技創新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并推進產業創新不斷實現“從1到N”的應用轉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要加快建立并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支撐新質生產力的各方面制度更加規范科學;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破除不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的各種束縛。
摘編自《經濟日報》
【王蘊、陳迪:切實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王蘊、陳迪表示,近年來,以網絡購物、互聯網+服務、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新型消費蓬勃發展。要準確認識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的重要意義,把握新型消費的發展趨勢,立足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切實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一是促進供給創新,持續提升新型消費相關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進一步鼓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推動5G、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各類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應用;鼓勵定制、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推進商貿物流、新型信息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布局優化。二是增強新型消費發展的要素保障。加快數據要素、技術要素市場培育與發展,推動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強化財稅支持,研究進一步對新型消費領域企業優化稅收征管措施;深化政銀企合作,拓展新型消費領域投融資渠道,優化與新型消費相關的支付環境及金融服務。三是完善支持新型消費發展的政策和制度體系。加快出臺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領域相關配套規章制度,制定分行業分領域管理辦法;深化新業態新模式的包容審慎監管,建立健全政策評估制度、常態化政企溝通聯系機制;加強支持新型消費發展相關政策宣傳解讀和經驗推廣,倡導健康、智慧、便捷、共享的消費理念。四是引導形成新型消費與新型基礎設施、傳統設施改造投資等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緊抓新型消費發展契機,優先投資布局消費帶動更強、乘數效應更大的設施;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建設;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摘編自《學習時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