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陳健、陳志(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近期在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重大專項)面向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選擇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點領域進行部署,是加快科技創新并將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有效載體。
自2008年實施重大專項以來,我國不斷探索“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示范應用、市場推廣”全鏈條設計,積極開展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和產業化示范工程。一批重大專項成果已形成良好的示范擴散效應,成果轉化應用新增產值累計超兩萬億元。但總體來看,我國重大專項成果轉化應用在組織機制、牽頭主體、場景建設、配套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產業化推進速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為此,應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破除制度藩籬,加快將重大專項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堅持應用導向,優化體系設計
重大專項成果轉化涉及環節、主體眾多,組織實施復雜,不應局限于某個具體環節技術的應用,而是圍繞實現重大專項產業化目標,從產業鏈布局和產業生態完善的角度進行體系化設計。
第一,構建專項成果產業化組織管理體系。借鑒國外量子計劃設立“最終用戶跨部門工作組”的做法,在行政、技術兩條指揮線基礎上,建立專門的產業化組織管理部門,明確產業化責任主體和相關職責。
第二,形成貫穿于重大專項全生命周期的產業化制度安排。在項目設計階段,充分吸納戰略用戶意見,對關鍵核心技術和上下游配套技術、產業鏈配套項目、地方配套能力、相關基礎設施、基地平臺建設、后續資金安排等進行一體化設計。在項目實施階段,充分考慮技術演進和市場變化等因素,賦予重大專項在經費、計劃調整方面的自主權。在項目評估階段,推行“里程碑”式目標管理,健全“下家考核上家、系統考核部件、應用考核技術、市場考核產品”的客觀考評機制,強化對產業化前景相關指標的考評。
用好市場機制,突出企業主體
重大專項的實施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應進一步強化市場在科技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在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解決成果轉化“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難題。
第一,加大企業參與或牽頭承擔重大專項的力度。支持科技領軍企業擔任重大專項的“出題人”“答題人”與“閱卷人”。建立健全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的重大專項項目形成機制,完善企業科技創新需求的征集渠道,組織一線企業專家從現實需求中凝練出科學和技術問題。在重大專項項目咨詢委員會和技術專家組中增加企業代表,明確企業專家的數量和比重。對于企業代表和行政代表在項目設計、實施、調整階段有重大分歧或爭議的事項,建立擴大咨詢機制予以解決。
第二,加強產業鏈創新鏈融通布局。探索完善企業以創新聯合體形式或作為產業鏈鏈長牽頭參與重大專項的具體機制。以專項為紐帶,支持多企業共同投資組建獨立法人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平臺,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推動牽頭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完善評價考核、激勵機制、知識產權管理、技術交易等產學研用協同機制。
第三,引導金融資金與社會資本進入重大專項領域。探索專項資金多元化投入新機制,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撬動和放大作用,綜合運用無償資助、貸款貼息、風險投資、償還性資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支持企業承接應用重大專項成果。
加快場景建設,培育自主生態
我國重大專項成果在市場應用推廣、技術迭代升級和構建產業生態等方面仍面臨較多壁壘,應充分利用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國家重大應用場景建設,以場景創新牽引培育自主生態。
第一,打造重大專項成果示范應用場景試點。應以重大專項成果為基礎,以國家各類高新區、產業園、示范區等為依托,以構建產業全鏈條應用生態為目標,打造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型示范應用場景。
第二,圍繞應用場景加快一體化布局。應以場景創新為牽引,加強研發上下游配合與新技術集成,開展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儀器設備攻關。引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公共機構、重點行業主導的場景建設,優先使用重大專項成果,實現技術創新、場景應用、自主產業生態的一體化布局。
第三,促進應用場景開放融合。引導和支持地方政府、領軍企業打破體制和區域等分割,推動應用場景的開放融合。緊抓共建“一帶一路”機遇,以重大工程、合作園區場景建設為重點,助推重大專項成果在海外的轉化應用。
創新政策工具,夯實保障基礎
針對重大專項成果轉化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結合重大專項成果轉化特點,創新政策工具,構建綜合配套政策體系和保障機制。
第一,健全重大專項成果示范應用政策體系。完善市場準入、首臺套、政府采購等需求側政策工具,確保政策落地見效。加強金融政策供給,探索運用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題債、創投基金等,支撐重大專項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支持各創新主體通過研發合作、技術轉讓、技術許可、作價投資等多種形式,實現重大專項成果市場價值。
第二,強化專項產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和激勵。研究依托重大專項開展人才培養的政策,推廣以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為目標的“產業教授”制度。針對牽頭或參與重大專項的中央企業,完善考核激勵、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人才保障等相關政策,率先落實重大項目、創新項目中關鍵核心創新團隊的工資總額單列管理等相關制度,提升對專項成果轉化“關鍵貢獻者”的激勵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