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鄧海建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總結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明確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事業是干出來的,高質量發展是拼出來的。中國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落實到奮進的日常中去,就是用干事創業的實干精神,融入高質量發展的滾滾大勢。
(漫畫:張婷婷)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是時代規律,更是戰略自信。2024年的經濟工作,“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是主旋律,“五個必須”和九項重點任務是主抓手。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更好地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離不開包括中國青年在內的14億多人民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經濟車輪。
在謀劃今年的經濟工作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成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要想“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就必須在科技創新上狠下功夫。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永遠在創新創業的“C位”上。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激揚青春,才能在高質量發展的版圖上鏗鏘前行。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激活“新質生產力”的支點,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有了“硬科技”,才有“智造極”。近年來,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越來越多的年輕科研人員開始牽頭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相關的課題研究。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幫扶力度也越來越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占比達80%以上;北斗導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戰略科技任務的許多項目團隊,平均年齡都在30多歲;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興產業領域,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力……越來越多的“科研青年”在重大科研攻堅中擔重任、挑大梁,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
青年是什么樣的,未來的高質量發展藍圖就是什么樣的。科研青年閃耀創新舞臺,高質量發展就擁有了璀璨的星辰大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中國青年埋下頭、俯下身,在科研創新中成長成才,火熱澎湃的“青動能”,也就成了驅動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對于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來說,凝聚青春智慧、匯聚創新合力,才能真正實現“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