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孫長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面臨新形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外部環境變亂交織帶來不利影響,全球經濟復蘇與增長乏力,國內結構性周期性問題相互影響,新階段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新問題新挑戰為改革提出了新的課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堅持開拓創新,用改革的辦法解決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面臨的體制機制保障問題。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思想理論體系的深刻變革、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以及人民廣泛參與的深刻變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以來,各方面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全面完善產權制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充滿活力,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宏觀經濟治理能力持續提升,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進一步優化,金融管理體制、科技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數據管理體制、知識產權管理體制等不斷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從經濟領域指標來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顯著成效。2013年至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59.3萬億元增長到121.02萬億元,年均增長6%以上,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超過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還將占全球經濟比重從12.3%上升到18%以上;人均GDP增長到1.27萬美元,為跨入基本現代化門檻打下堅實基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65.22%,人民生活品質有效提升;各類經營主體創造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到2023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多達1.81億戶。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要著力處理好幾對關系
新時代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為牽引,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各方面改革協同發力,著力處理好六對關系。
一是處理好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的結合關系。改革是長變量、慢變量,要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為長期目標,漸進推進,久久為功,兼顧解決要素市場化改革、統一大市場建設、社會體制與民生保障等階段性問題。
二是處理好重點改革和全面改革的協同關系。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統工程,要系統設計,也要協同有序實施,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協同推進各方面改革,加快補齊相關領域改革短板。
三是處理好“摸著石頭過河”與改革設計創新的銜接關系。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接續、傳承和創新基礎上進行的,是在“破”與“立”辯證統一基礎上推進的,一些領域改革步入深水區甚至無人區,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就必須先立后破。
四是處理好頂層設計、基層創新和改革激勵的聯動關系。既要有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改革,小切口入手,用更多小而美的管用舉措著力解決人民急難愁盼等現實需求,通過基層創新的改革成果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改革激勵政策。
五是處理好改革發展與安全之間的統籌關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在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上,要更多加入安全的新任務新要求,統籌推進高標準改革、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
六是處理好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的支撐關系。改革主要是制度創新,但新時代技術變革影響制度創新更加明顯,尤其是數字化、人工智能等對體制機制藩籬的穿透性顛覆性作用突出,要加快用數字化改革賦能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
面向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一是高位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改革系統設計。未來要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新階段的戰略任務,做好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建立全面支撐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同時著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建立從先行區、示范區開始到全國其他地區同步基本實現的整體布局和梯次推動格局。
二是全面深化高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著力推動經濟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向現代化階段邁進,以經濟現代化牽引各方面現代化建設。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戰略任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緊密結合,加快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是建立健全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要緊扣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中心工作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以產業強國引領高質量發展,推動重點產業集聚集群集約式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拓寬應用場景助推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引導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完善國家綠色發展體制機制,持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四是進一步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及全社會發展動力活力。全面深化改革仍要堅定不移推動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市場化改革要以經營主體特別是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要素市場化改革、市場基礎性制度完善為重點。通過改革再次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推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完善全面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鼓勵擴大民間投資,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更多推出激發全社會發展動力活力的改革,努力以改革改善社會預期。
五是構建與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相適應的高水平開放新體制。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統籌沿海與內陸開放,加快國家沿邊開放戰略,主動服務和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構建新時代高水平全面開放新體制。高質量建設產業轉移“攔水壩”“蓄水池”和國家戰略腹地。
六是更加注重用改革的辦法保障統籌發展與安全。為實現經濟質升量增守好底線防住風險。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建立關鍵產業鏈供應鏈和重要戰略物資備份制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斷健全和發展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能源新型的產供儲銷體系,保障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有效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
七是加快數字化賦能新時代改革。用數字化打破體制機制障礙藩籬。在數字化基礎上全面推動各項市場基礎性制度更加完善與暢通,讓數字經濟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八是積極為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營造濃郁改革氛圍并加強改革資源配置。一方面,要不斷解放思想,不忘初心,重點突破,守正創新,用開放思想加強新時代改革的頂層設計。另一方面,要加強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和支撐保障:加強改革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確保改革領域后繼有人;加強重大改革政策的研究和儲備,實施一批、備著一批、謀劃一批。加強改革探索和創新試點,鼓勵各地和基層創新;加大新時代改革支撐平臺建設,賦予更多試點地區清單式改革授權,加強數字化改革的技術支撐,完善重大改革政策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