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高質量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數字技術、服務性消費、經濟回升向好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孫晨光:奮發有為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孫晨光指出,以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指引,我們必須以更加積極的工作基調提信心、以更加協調的政策組合謀發展、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促落實,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首先,以更加積極的工作基調提信心。2024年經濟工作總基調是針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判斷,深化了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表明了中央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的信心與決心。其次,以更加協調的政策組合謀發展。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這表明,2024年需要以更加協調的政策組合謀發展,統籌考慮不同政策的調節特點與調節功能,使它們在最佳配合方案下實現宏觀經濟目標。這一要求體現出鮮明的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具有明確的現實針對性和戰略指導性。最后,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促落實。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不折不扣抓落實,要求各級部門、領導干部完整、準確、全面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實質,以堅定的信心、篤定的態度、徹底的行動、主動的作為抓好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要求各級部門、領導干部對黨中央的號召有迅速響應力,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有快速執行力;求真務實抓落實,要求各級部門、領導干部尊重客觀實際、遵循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需要和根本利益出發,科學、精準落實各項政策舉措,動真碰硬、務求實效,常抓不懈、抓出長效;敢作善為抓落實,要求各級部門、領導干部既要有敢作敢為的擔當,又要有善作善為的能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陳家剛: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彰顯更旺盛的生命力】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教授陳家剛表示,全過程人民民主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為思想來源,形成發展于黨帶領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壯闊歷程,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養分,有根有源有傳承,是我們黨不斷推進民主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經驗結晶。與此同時,全過程人民民主把民主價值和理念轉化為科學有效制度安排和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體現了我們黨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一是深化對民主發展道路的認識。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民主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的,更加堅定走符合國情的民主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也倡導和支持各國自主選擇本國的民主發展道路,共同推動人類民主事業不斷進步。二是深化對民主本質屬性的認識。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民主價值指引民主實踐運行和民主制度建設,民主實踐運行和民主制度建設促使民主價值落實落地,民主制度對民主價值和民主實踐予以支撐和保障,民主價值、民主實踐、民主制度實現有機統一。全過程人民民主真正體現、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使我們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本質屬性的認識更加全面和深入。三是深化對民主功能作用的認識。新時代以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民主功能作用的認識,使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凝聚共識和力量上彰顯更大功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動能和保障??傊^程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是不斷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認識、推進民主政治實踐創新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要加強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研究闡釋,充分揭示其理論價值、實踐價值、世界價值,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彰顯更旺盛的生命力。
摘編自《人民日報》
【劉子曦:破解“數字化孤獨”,讓數字技術更好服務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副教授劉子曦指出,“數字化孤獨”本質上是網絡社交在人們情感結構上的投射。這種由圖文符號與信息交互構造的網絡社交只是產生一種碎片化的淺度連接,與生活世界中由在地關系、群體協作、社會活動交織出的人際網絡彼此疏離,從而促生了一種孤獨的心理狀態。它的形成指向當代青年群體社交形態的三個特點。首先,當代青年群體沉迷于線上交往的狂歡,但缺乏線下的聚合與溝通。其次,青年群體透過數字化形象與他人進行交往,卻也因此陷入對數字他人的信任危機。再者,青年群體對大規模的淺層交往抱有期待,卻在尋找“親密陌生人”的過程中屢屢失望?!皵底只陋殹庇成涑霎敶嗄甑纳缃焕Ь常澈笊婕暗降氖羌夹g發展、群體心態和社會變遷的共同作用。一方面,相較于面對面交往,互聯網上建立的聯系更多是一種均等的“點贊之交”,大量無差別的數字關聯替代了具有情感意義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青年群體對于人際關系邊界的強調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數字關聯進一步轉化為深度聯系。同時,社會的快速變遷制約了深層社交關系的建立??梢哉f,青年群體的“數字化孤獨”是數字技術全面入侵社交生活的產物,因此破解“數字化孤獨”本質上就是探討如何讓數字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需要使用者發揮能動性來界定社交媒體與自身的交互方式,制訂符合自身特點的使用方案,在抵達虛擬世界中的“遠方”后,仍對日常生活中鮮活生動的“附近”保持興趣,在擁有了即時通信技術之后,仍然記得如何去思念一個遠方的人,觸碰一個近處的人。
摘編自光明網理論頻道
【施志源:推動服務性消費提質增效】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施志源表示,擴大內需的關鍵是擴大消費需求,而擴大服務性消費則是當前擴大需求的重要抓手。應當樹立科學的服務性消費理念,繁榮發展服務性消費行業,充分挖掘服務性消費的市場空間,不斷豐富和發展服務性消費項目的類型與品質,健全服務性消費監管體系,推動服務性消費提質增效。首先,激發服務性消費市場活力,是服務性消費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內在要求。一是要加快推進“服務性消費+”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二是注重提升服務性消費項目的文化內涵,把傳播先進文化、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服務性消費的重要增長點。三是注重結合鄉村振興打造消費性服務品牌。四是注重結合城市人口新特點激發消費性服務市場活力。其次,激發服務性消費市場活力的同時,應當著力推進服務性消費提質增效。在這一過程中,樹立綠色消費理念、理性消費理念、文明消費理念、安全消費理念是重中之重。此外,實現服務性消費提質增效,規范高效的監督管理體系是關鍵環節。一是要健全監管統籌協調機制。二是要完善監管標準體系。三是優化監管手段。四是加強監管人才隊伍建設。
摘編自《經濟日報》
【王一鳴:抓好著力點,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強調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時,提出要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這三方面是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著力點。一是切實增強經濟活力。增強經濟活力最重要的是增強市場主體活力,當前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尤為重要。關鍵是要把政策落實到位,包括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建設;切實回應民營企業關切,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權益,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方面落實一批標志性舉措,增強民營企業家信心,讓民營企業家心無旁騖創新創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二是防范化解風險。化解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改善整體經濟運行尤為重要。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對帶動房地產相關投資,緩解房地產壓力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已經在部分地區試點債務置換等化債措施,同時也要促進地方通過盤活資產等舉措化解債務。下一步要推動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形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長效機制。三是改善社會預期。改善預期要切實回應社會關切,既要政策發力也要改革加力,有針對性采取措施解決社會關切的問題。同時要消除雜音噪音,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摘編自《北京日報》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