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姜寧(南京大學)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進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需要站在新起點,分析新形勢、發現新問題,處理和紓解下一階段的新矛盾、新問題。
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區域差異化
中國式現代化過往實踐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在不同地區和領域不斷地推進改革開放,并通過修訂和建立規制來協調發展,其動態表現充滿著非平衡發展的特征。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實踐表明,它既是地方政府在各區域推進自身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中央政府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并建立新規制的過程。
歷史經驗和理論邏輯告訴我們,基于大國的經濟社會背景,一方面,區域分工和產業協同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區域分工與合作的結構狀態也需要不斷調整變化。具體地說,隨著資源需求的變化、產業布局的轉移、區域發展利益的平衡,政府需要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對區域分工與合作的結構狀態做出適時調整。中國式現代化的經驗表明,我們需要堅持因地制宜、分工協作、分類推進的策略,形成不同梯度、彼此聯動,既有競爭又有協作的區域發展局面。
科技創新體系的區域性特征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為產業門類最齊全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初步構建起了相應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體制變遷,中國的科學技術體系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政府計劃、集中決策的行政組織體系,轉向“政府與企業、中央與地方”多方構成、分散決策的“行政+市場”的組織體系。面對世界百年變局之壓力,抓住民族復興的歷史機遇,加快建設適應時代需求的“科學技術創新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推動力。
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制度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已有實踐,順應發展需求的科技創新體系應該是: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中央政府總體規劃引領方向,多方主體參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廣大企業群體)并形成一系列體制機制規范的組織體系。它具有內生動力、自洽運轉,是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技術研發的綜合立體的組織體系。不僅能解決短期的“卡脖子”問題,而且能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推動力。
區域性科技創新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大體分為三個層面:國家整體層面,中央政府的科技發展規劃與投入,重心在于國家整體發展需要的基礎研究以及國民經濟中“卡脖子”的應用研究;區域發展層面,地方政府科技發展規劃與投入,主要考慮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應用研究,同時密切關注(并適時投入)高技術領域的產業創新活動;產業(企業)層面,這一層面的技術創新,主要依賴于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以及與技術關聯的重組活動。
區域產業層面的技術創新,在傳統成熟行業主要是解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在高科技“風口”領域,風險投資與相應的技術團隊結合,形成落地于本地區的技術創新企業。上述兩類企業層面的科技創新活動,以及由此延伸出縱橫交錯的技術集群,構成了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區域性基石。
高技術領域風險投資的效果、原產業發展狀況及技術需求、地方政府科技發展與技術進步的規劃及實施,三個方面的狀態與配合,合成構建了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現實版本。已有的實踐表明,地方政府圍繞科技創新政策手段的合理運用,是構建富有生命力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關鍵力量和制度保障。
構建發達地區的科技創新體系
構建發達地區更具創新能力的科技體系,既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發達地區在區域現代化建設中的必然選擇和應有貢獻。為此,沿海發達地區(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有能力、有基礎走在前列。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地方政府有能力、有動力調度更多資源支持科技創新活動;另一方面,發達地區的民間投資能力豐裕,社會對科技創新有著較高的認可度和寬容度,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構成了區域內科技創新體系的基礎性力量。
在推進區域科技創新的現代化道路上,地方政府的決策邏輯可以理解為,基于產業基礎、財政能力、資源比較、經濟發展壓力以及引入區域外資金和資源等方面的綜合考量,立足于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與升級,設計出具體的技術創新規劃和政策實施體系,從而形成更高級別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10年,作為中國式現代化走在前列的沿海發達地區,需要以改革開放和銳意進取的姿態,積極探索符合時代要求、契合于國家戰略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從具體的體制機制內容看,需要正確理解和處理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發揮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能力,充分調度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二是發揮政府的規劃引領作用,有所為、有所不為,跨越“市場失效”,為本地區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奠定科技基礎;三是探索合理有效的政府資金使用機制,特別是財政性直接投入和市場化杠桿性參與的不同模式;四是發達地區的科技創新體系,既保持與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有機聯系,又要注意到具體創新活動的獨立性和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