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賀青梅(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湖北農村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作用不斷彰顯。一方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文明鄉風、激發億萬農民內生動力的基礎性工程,是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精神保障和動力支撐。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價值引領與精神動力源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于繁榮鄉村文化、培育鄉風文明、推動文化振興等意義重大。另一方面,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使農村生活明顯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顯著提升。持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建設各類公共設施、文化交流平臺等,不僅有力回應了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時也為破解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奠定了基礎。
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新發展
我們黨歷來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尤其在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逐步形成了一條嶄新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政策脈絡。從政策文件上看,2018年至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專題安排與決策部署。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載體。此外,2019年出臺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與2021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從政策內容上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應該注重以下幾點,包括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用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筑牢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支持建設文化活動空間,深入挖掘、繼承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等。從最新政策變化上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政策脈絡逐漸從關注農村思想陣地向探索推動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的具體方式轉變,同時在創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方面進行了創新,比如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文化惠民活動、積分制等。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突出難題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滿足農民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為導向,采取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措施,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然而,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農村生活方式、利益格局與社會結構等正在發生變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仍面臨著諸多突出難題。
一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困境。步入新時代新征程,農村社會較之傳統農村呈現出了不同的景象,具體表現為農村傳統文化與傳統技藝的傳承人出現斷層;一些承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戲臺、涼亭等建筑載體的商業化與流失;農家書屋、文化廣場與活動室等現代化公共文化空間日益形式化等問題,導致農民缺乏受傳統文化熏陶的情感交流載體。這些都不利于文明鄉風建設的持續推進。
二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困境。一方面,在具體實踐中,政府在處理農村經濟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上,偏向于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認為是“軟任務”,因而存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投入與公共設施配備缺乏的問題。另一方面,農村社會的流動性導致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缺位,而留守群體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留守婦女與老人缺乏參與積極性、留守兒童缺乏認知等困境。
三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同質化困境。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推進,各地紛紛開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忽視農村社會文化地域性、多樣性的特點,而采取整齊劃一的政策措施與實踐形式。這導致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容易陷入同質化困境,無法吸引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在培育鄉風文明、推動文化振興方面的實際作用與效果有所欠缺。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路徑
一是要加強黨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引領作用。農村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工作的重點,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堅持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一方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為主線,開展思想道德與民主法治教育,建立農村黨員名人館、優秀傳統文化長廊等載體,弘揚真善美的精神品質。另一方面,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基層經濟社會整體規劃,將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突出其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
二是要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人才培養與榜樣力量。針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困境,堅持農民群眾的中心地位,發揮農民群眾的主動性。具體而言,包括培養文化技藝傳承人、民間藝人、婦女干部等人才力量,激發當地農民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培養與輸送一批人才到基層參與建設鄉風文明;以家風建設為微觀載體,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等。
三是要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載體作用。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需要豐富的活動載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創新實踐在豐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形式、避免同質化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起動漫、游戲、數字藝術、融媒體等數字載體,推動優秀鄉村文化數字化建設;通過建設文化活動中心、鄉村書店與圖書室等平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河南省修武縣大南坡村的“方所鄉村文化·大南坡”空間,集書店、咖啡館、展覽等功能于一體,為當地鄉村社會注入了文化力量。此外,可以通過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一載體,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活動,讓黨的新思想在農村生根發芽,落地見效。比如,江蘇省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把理論宣講和惠民服務、文化生活等有機融合,在提升農民群眾“精氣神”方面取得重要成效。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自信’重要論述研究”(21&ZD0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