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謝偉鋒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力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當前乃至今后很長時期內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而對于“現代化”這一概念,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認知:不少歐美國家已經進入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能否“抄作業”,朝著它們的方向邁進?現代化是不是只有“西方化”這一個答案?對于一個宏觀理念的理解,應該跳出字面,把它置于更加多元與客觀的背景之下解讀,如此才能看出其中的深刻內涵。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前提,就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由一個大黨來掌舵國家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在蜿蜒曲折之中,必然要有引領的堅強力量。如果沒有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如果沒有全黨全國思想統一、步調一致,中國式現代化是不可能達成的。對于這方面的論證,可以從“戰略性”這個關鍵詞來進行審視。
戰略問題是一個執政黨的根本性問題,它最能映照出國家“往何處去”的宏觀路徑。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黨的二十大清晰描繪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擘畫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就這個“時間表”的執行維度來說,放在西方國家恐怕是難以實現的。在西方所謂“民主政治”的范疇中,新任總統上任當天大概率就會推翻前任的多項政策,甚至連修建一條高速鐵路都可能在政客爭吵中拖成“爛尾”,“戰略性”無從談起?,F代化建設要“一張藍圖繪到底”,這種韌性和堅持,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很多事物的發展,要放在更長遠的時間維度觀察,方能窺探出其中的清晰脈絡。翻開近代歷史書就能看到,西方國家實現的現代化,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掠奪和壓榨的基礎之上:從對本國小生產者的“圈地運動”“羊吃人”,再到海外殖民地的奴隸販賣和資源搶奪,在完成血淋淋的資本積累之后,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有了最初的雛形。這種把繁榮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模式,中國不能也不會去嘗試。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用華夏傳統文化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的主張是“計利當計天下利”,走的是一條合作共贏的道路——這樣的現代化之路,和西方化有著本質區別。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反觀西方的現代化,更多地是相信“資本的力量”,使利益利潤最大化。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發展必須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讓發展成果更廣泛、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基于此,才能有工人、農民、教師等普通群眾走上全國參政議政的最高平臺。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很多都轉化成了國家的政策之一。在西方式現代化的維度中,政客的角色往往是財閥、企業等資本的利益代言人,擁有金錢更能“贏者通吃”。譬如對外戰爭的發動,背后就不乏軍工巨鱷的“伸手過長”。所以,相比于中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西方現代化的利益分配,又有多少“人民為主”,恐怕要打個大問號。
國家和時期不同,道路和理念也會不同?!艾F代化”不是一個單選題,現代化≠西方化。“中國式現代化”這六個字的內容極其豐富,它不是單一的概念,而是要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靠抄西方國家的作業注定交不了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經系統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課題——把理念戰略、目標任務、政策舉措付諸行動,億萬人民攜手同行,我們必將實現宏偉的目標。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