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向前
近日,一組數據引發關注: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22年超過121萬億元;過去10年間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始終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動力源;自2017年起連續6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2022年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14.7%,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71元增長至2022年的36883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45年,也是中國擁抱世界、惠及全球的鏗鏘步履。
黨的二十大闡明了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任務,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巨變清晰可見,一組組客觀的經濟數據、一項項重大的改革舉措、一個個來之不易的開放成就,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生動注腳,也映照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發展正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可。中國式現代化,也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熱詞。
2023年,中國經濟在持續承壓中走出一條回升向好的復蘇曲線。歲末回望,這一年,我國經濟全年呈現前低、中高、后穩態勢,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了堅實步伐。這既有利于增強國內的信心和底氣,也回應了國際社會的期待:中國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一個不斷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國連續舉辦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效應”持續釋放,優質進口商品滿足了國內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讓更多跨國企業能夠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提出10周年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愿景變為現實,不僅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共贏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可以想象,一個擁有十四億多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4億的國家,將為世界各國貿易與投資創造多大的機遇。
時間鐫刻前行痕跡,正如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侯賽因·阿斯卡里所言,通過與各方共建“一帶一路”,中國正在無私地與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分享自身發展進步的經驗。我們不妨將視野從“一帶一路”的康莊大道中拉向更加廣闊的天地,面對風急浪高、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實踐亦是如此。
一個不斷走向現代化的中國,也必將為全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許多國際人士都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現代化=西方化”迷思,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2017年,來自“一帶一路”相關共建國家的青年們把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網購評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風靡多國;現今,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在國際社會走俏,活力彰顯;國貨品牌在全球市場脫穎而出,國產劇集接續出海充盈文化發展,甚至是中華美食、傳統華服都讓世界人民為之驚嘆……賡續文明又更新文明,通過小“窗口”真正造福世界人民,這何嘗不是中國式現代化被世界點贊的原因所在。
今天的中國,依然是緊密聯系世界的中國。事實無數次證明,中國式現代化,其發展成果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其實踐不僅拓寬了世界各國的發展道路,也為非西方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發展經驗。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中國式現代化都將為世界帶來多方面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推動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揚帆遠航再出發。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展望未來,信心滿懷,中國式現代化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去改革創新。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