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鄉村產業、通信網絡建設、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消費投資良性互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孫洪武:培育鄉村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孫洪武認為,加快對鄉村振興的引領要把鄉村產業動能培育好。發展鄉村產業要在打造鄉村特色上下功夫,充分了解當地的鄉土資源、物產資源、村落資源、自然風光、歷史人文、生活習慣,用特色賦能產業,在資源稟賦優勢中明確合適的產業類型和發展方向,走差異化、特色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要在農業多功能發揮上開新業,探索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為鄉村產業發展賦能的功能,既可以帶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也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共同富裕。要在生態低碳轉型上想辦法,堅持綠色底色、生態底盤,依靠科技創新和數字賦能,根據當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產業發展基礎來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做到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環境生態友好美麗,守住綠水青山。要在賡續農耕文明上做文章,在農耕文明中探尋“發展基因”,結合智慧精準、數據智能技術進行守正創新、融合創新,結合文化、藝術開展前沿交叉創新,圍繞美食、美景培育和發展鄉村產業,讓農產品富有人文屬性。
摘編自《光明日報》
【喬晗:筑牢通信網絡這一數字經濟“底座”】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喬晗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通信網絡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需筑牢數字經濟的通信“底座”,具體措施而言,一是優化通信網絡建設,擴大下一代通信網絡覆蓋范圍,進一步提升城鄉、區域、行業普及度,提升網絡效率,保障信息傳輸穩定性和安全性,對重點行業和特殊應用場景給予重點支持,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二是加強通信網絡安全保障,加強通信網絡安全領域頂層設計,重視下一代通信網絡安全技術和設備研發,加強數字跨境安全風險管理,建立正負面清單制度,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體系。三是加快通信網絡領域創新發展,重視下一代通信網絡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開展應用創新和場景探索,為數字經濟各個領域和場景提供定制化、差異化、多樣化的網絡服務和解決方案,賦予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原動力。
摘編自《經濟日報》
【孫健、沈斐:從內容、技術和傳播方面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講師孫健、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沈斐認為,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應從內容、技術和傳播三方面入手。首先,加強內容建設是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的基礎。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打造真善美的網絡文化內容,充分激活優秀傳統文化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契合的思想元素,精心組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網絡傳播等活動,注重立足人民生活實際,將宏大敘事與鮮活切口相結合,以數字化方式呈現中國經濟社會的生動實踐。其次,要善用新技術豐富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的表現形式,用好“算法推薦”、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滿足個性化需求,讓網絡文化“活”起來,同時要注重用主流價值駕馭先進技術,增強人民對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的喜愛。此外,要注意樹立傳播導向,拓展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的傳播空間。一方面,拓寬網絡文化產品傳播的廣度,統籌推進公共文化云建設、數字博物館建設,大力落實文化惠民工程;另一方面,加快網絡文化產品傳播的速度,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推動優秀網絡文化產品走向世界,加速優質網絡文化產品在各類平臺的分享與傳播。
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任榮榮:尋求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實現消費和投資的良性互動】
任榮榮認為,我國城鎮化與工業化已進入中后期,經濟增長逐步由以投資驅動為主轉向以消費拉動為主。投資要適應內需結構演變和消費升級的新變化,積極尋求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助力實現消費和投資的良性互動。一是增加消費基礎設施補短板類投資,加大對消費基礎設施、消費場景和物流設施等相關領域的投入,推動5G網絡、物聯網等覆蓋核心商圈、產業園區、交通樞紐,加快農村商貿流通數字化升級。二是擴大消費服務功能提升類投資,結合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對傳統商業設施的改造,加大新興服務業對社會資本的開放,有效滿足群眾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三是增加消費場景創新類投資,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摘編自《學習時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