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任榮榮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更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著力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為扎實做好經濟工作突出重點之一,強調“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這就要求把握好消費和投資的關系,協同發揮好消費和投資的積極作用,實現投資與消費“1+1>2”的良性互動。
從經濟增長實現過程看,投資和消費相互影響推動經濟總量增長。其基本路徑為投資通過供需兩端帶動經濟增長—國民收入增加—通過收入分配形成消費與儲蓄—儲蓄轉化為投資;同時,消費對投資形成的供給提供需求—供需平衡中實現經濟增長—回到新一輪的儲蓄(投資)與消費。投資是提供更多收入、更好消費的條件,消費規模擴大也可推動釋放投資需求,二者在相互促進中共同推進經濟增長。
從國民經濟運行角度看,投資結構適應消費結構變化推動經濟結構升級。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總產品按用途可分為消費品和投資品兩大類,而投資的最終目的依然是消費。過去,居民消費需求主要體現在生存性、物質化的需求,如今則更多擴散到文化、娛樂、教育、健康等一系列精神性領域。消費需求的結構變化反映著居民消費結構的演變與趨勢特征。總供給結構,即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產品和服務,最終是由消費結構決定的。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質量提升和結構升級引領投資結構演進優化,二者在良性互動中共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我國城鎮化與工業化已進入中后期,經濟增長逐步由以投資驅動為主轉向以消費拉動為主。投資要適應內需結構演變和消費升級的新變化,積極尋求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從打通堵點、優化環境、創新場景等方面著力,增加有助于促進消費潛力釋放的投資,助力實現消費和投資的良性互動。一是增加消費基礎設施補短板類投資。圍繞消費需求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對消費基礎設施、消費場景和物流設施等相關領域的投入,推動5G網絡、物聯網等覆蓋核心商圈、產業園區、交通樞紐,加快農村商貿流通數字化升級。二是擴大消費服務功能提升類投資。結合推進城市更新,強化城市存量片區改造與支持消費新場景發展的硬件功能銜接,加強對傳統商業設施的改造,推動線下經營實體向場景化、體驗式、互動性、綜合型消費場所轉型。加大新興服務業對社會資本的開放,積極鼓勵引導社會投資適應市場新需求的創新活動,有效滿足群眾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三是增加消費場景創新類投資。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國內市場基礎更加扎實,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環境條件深刻變化。我們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更好發揮投資對釋放消費潛力的作用,促進消費和投資協調增長,創造更多國內需求,為經濟發展增添持久動力。(任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