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吳宏政(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大命題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看,“第二個結合”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具有獨特的重大意義,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二個結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奠定了思想解放的前提;“第二個結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把牢了“根脈”和“魂脈”;“第二個結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敞開了廣闊的文化空間。
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奠定了思想解放的前提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作為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引領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潮流,始終引領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更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思想解放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前提,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打開更加廣闊的理論視野,才能洞見到人類的前途命運。近代以來,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中華民族的每一次歷史性緊要關頭都伴隨著思想解放,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同樣需要一次思想解放。“第二個結合”重新喚醒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認知,敞開了歷史文化資源寶庫,無疑是一次思想解放。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有多次思想解放,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動中國社會歷史發生重大進步,而每一次重大歷史關頭都會激發起思想解放。五四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使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真理標準大討論是一次思想解放,開啟了改革開放。今天,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文化使命,必然激發新的思想解放,必然需要寬廣的胸懷和視野,必然要擴展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就需要超越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第二個結合”超越了以往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界限,喚醒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新認知,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契機,打開了新空間,指明了新方向,這無疑是一次思想解放。
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把牢了“根脈”和“魂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論述充分彰顯了把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根脈”的重大意義。“第二個結合”自覺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自覺到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把牢了“根脈”。
“第二個結合”強調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的基礎性地位。這表明了我們黨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特別是表明了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創新方面達到了高度的理論自覺。“第二個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深層互動。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成為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思想武器,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魂脈”,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通過反抗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而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使馬克思主義牢牢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之中,使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總而言之,“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魂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社會主義文明而不是其他什么文明,這是由馬克思主義這一“魂脈”決定的。因此,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決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這一“魂脈”,必須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政治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敞開了廣闊的文化空間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在宏闊縱深的大歷史觀的視野中,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始終扎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從傳統文化資源寶庫中吸吮著中華民族的文化養分。
通過“第二個結合”打開廣闊文化空間,就是要打開“傳承精神血脈”的空間,就是要打開“賡續思想源流”的空間,就是要打開“厚植文化底蘊”的空間,就是要打開“確立文明自我”的空間。首先,要通過“第二個結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血脈,深刻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藏,挖掘其中的中國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其次,要通過“第二個結合”賡續思想源流,就是要賡續先秦諸子百家、宋明理學、儒釋道等思想源流,這些思想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這些思想源流包含著許多共同價值追求,通過對這些思想源流的梳理,能夠為創造中華現代文明奠定思想之基。再次,要通過“第二個結合”為中華現代文明厚植文化底蘊。中華文明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根基。要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扎根于中華文化底蘊,綻放新時代的文明之花。最后,要通過“第二個結合”確立文明自我。一個民族的獨立自主性首先體現在是否確立了“文化主體性”,是否擁有“文明自我”。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就是要捍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性,開辟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自主性,進而確立中華現代文明的“文明自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歷史充分證明,這些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為繼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打開廣闊文化空間必須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戰略。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文明的進步也是一個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第二個結合”只能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基礎上得以實現。一方面,不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外在的“拼盤”,不能使“結合”成為“物理反應”,而是要造就有機統一的文化生命體;另一方面,也不能改變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基因,不能把“結合”變成“文明移植”。這就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唯當如此,“第二個結合”才能確保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不偏離正確的方向。
綜上所述,“第二個結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思想解放前提,把牢了“根脈”和“魂脈”,敞開了更廣闊的文化空間。立足“第二個結合”,有助于堅定地捍衛中華文明的文化主體性,持續推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進程,不斷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