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穎(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教授)
自2007年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以來,中國從周邊國家和地區出發,逐步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自由貿易區合作。2020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截至2023年底,中國已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等自貿合作協定,與新加坡、新西蘭等國家或地區簽署升級協定或協定進入第二階段,并與東盟十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如今,中國自貿區合作覆蓋范圍已涉及亞洲、歐洲、南美洲等地,自貿區網絡建設在各方面提升至新高度,形成與“一帶一路”倡議交相輝映的對外經濟交往格局,自貿區建設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目標的提出
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開始與各國和各地區開展自貿區談判。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署自貿協定,開啟了區域自貿區合作進程。2007年,中國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2008年后,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提出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參與到區域經濟合作中。自2008年同新西蘭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起,中國開始與各方進行廣泛的一攬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內容同時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中國對外自貿區合作在數量上迅猛增長,在已生效自貿區的升級談判、新自貿區談判等方面不斷有所突破。
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這是中國首次提出“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的自貿區建設目標。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逐步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2015年國務院發表的《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對這一目標進行了細化,提出要“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與各自貿區合作中最早開啟的一項合作,為后續RCEP的簽署奠定了基礎。在2012年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上,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領導人共同發表《啟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的聯合聲明》。經過27輪談判、8次部長級會議、4次領導人會議,東盟十國、中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和新西蘭在2020年11月15日召開的第四次RCEP領導人會議上正式簽署RCEP。作為一個超級自貿區,RCEP覆蓋的人口、經濟體量和貿易額約占全球30%,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貿區。到2025年,RCEP有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對外投資存量、GDP分別比基線多增長10.4%、2.6%、1.8%。RCEP的簽署標志著“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建設跨區域自貿區
“一帶一路”為中國構建全球自貿區網絡提供了重要平臺。以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為例,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形成的走廊網絡,覆蓋了中南半島各國和中國云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有效推進了中國與中南半島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
相較于傳統的碎片化自貿區合作而言,“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自貿區合作在對象上更為廣泛和密集。中國的跨區域合作伙伴數量居于東亞第三。其中,中國與智利、哥斯達黎加、格魯吉亞、新西蘭、秘魯既簽署了自貿協定,也簽署了“一帶一路”協議,占比超過已有跨區域自貿區合作的一半。自貿區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相互影響、相互包容,促使中國在全球層面與更多國家開展深化經貿合作,進而推動全球性自貿區網絡的形成。一方面,自貿區合作可以促使“一帶一路”合作向縱深發展。如2018年11月,中國與智利簽署《關于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2021年,智利參議院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智利共和國政府關于修訂<自由貿易協定>及<自由貿易協定關于服務貿易的補充協定>的議定書》,智利自此成為第一個與中國深化自貿關系的拉美國家。作為地理距離相隔較遠的兩國,穩定的經貿合作有利于強化智利對于和中國加深經貿合作的意愿,從而促成“一帶一路”項目的落地。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的簽署也對于自貿區合作有著重要的帶動作用。2015年,中國同格魯吉亞簽署《關于加強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秱渫洝分刑峒啊皢幼杂少Q易協定談判可行性研究,是雙方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舉措”。2015年4月,中格召開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第一次工作組會議,并于年末啟動自貿區談判,最終于2016年完成所有談判。同樣的,中國和新西蘭于2017年3月簽署《關于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安排備忘錄》,并在《備忘錄》中提及優化升級《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協定》;同年4月,雙方開始自貿協定第一輪升級談判,并在兩年內快速完成六輪升級談判,實現中—新自貿協定升級。
構建全球性自貿區網絡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意義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目標以來,中國面向全球建設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對“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構建全球性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有利于“一帶一路”建設的貿易創造效應?!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以來,中國的自貿區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從自貿區貿易額所占中國貿易總額比重來看,雖然整體占比仍然不高,但相較于2014年至2015年的27%左右已上升至接近30%的比例。同時,從貿易增長率來看,2014年至2021年間,中國自貿區貿易增長情況顯著優于貿易總額增長情況;尤其在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自貿區貿易增長率暴漲30%,高出貿易總額增長率7%,說明自貿區對中國貿易發展已經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二,構建全球性自貿區網絡使“一帶一路”建設從碎片化走向整體化,實現“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建設自貿區有利于增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發展動力。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目的是通過消除貿易壁壘,使商品與服務在其成員之間得以自由流動,促進自身的經濟增長。自貿協定一方面清理了服務、投資的障礙,為自貿區內服務貿易及投資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另一方面,自貿伙伴之間的市場準入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自貿區內投資環境與貿易環境更加透明、規范,對外貿易不可控因素減少,運營成本下降,競爭優勢加強。
第三,構建全球性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有利于克服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規則。20世紀后半期全球化發展推動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伴隨著超級全球化時代,全球貿易高速增長,跨國制造業呈現碎片化趨勢,即增值鏈的分割使得產品的每個生產階段都得以在其生產成本最低的地方完成。但當全球貿易帶來發展不均、失業、環境污染等問題時,它便成為部分國家在面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出現問題時的重要歸因,孤立主義、“本國優先”主義等情緒便會逐漸蔓延。近年來,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范圍內迎來新一輪“漲潮”。構建全球性自貿區網絡有利于克服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規則,打破貿易壁壘,部分抵御由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關稅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