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日前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最重要的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為新時代新征程切實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各項工作,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指明了前進方向。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主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與文化自信
中華文明以開放包容的特質,兼收并蓄的胸懷,使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彰顯出新時代的文化自信。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王紫瀟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生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明積淀,蘊藏著中華文化世代傳承的文明基因。不同文化在互動傳播中逐漸形成了相互交流、和合共生的基本特點,使中國史前呈現為一種重瓣花朵的“多元一體”的文明特質,這是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獨樹一幟的深層原因,也是文化自信的根脈。與此同時,中華文明所展現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資源、厚德載物的文化品質、海納百川的文化情懷和堅韌不拔的文化精神,都體現了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特質,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思想基礎,是新時代打開文化創新空間、鞏固文化主體性地位,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加強文化強國建設的根基所在。為此,我們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用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實現新時代文化事業興旺、文化產業發達、文化市場繁榮,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這是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加強文化強國建設的底氣。【詳情】
中華文化主體性煥發出新生機
主體性是一個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本維系,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從傳統走來,充分吸納著現代文明成果,譜寫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筑牢了中華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在《學習時報》撰文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真正做到自立自強,就必須真正實現民族的主體性自覺。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中華文化主體性植根于五千多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在歷史上中華文化曾經呈現出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形態的獨特魅力。但是,中華文化在邁入人類現代化的過程中,曾遭遇嚴重的困境。中國人經歷了從“傲慢”到“失落自信”再到“回歸自信”的曲折心路歷程。我們的文化主體性也一度陷入迷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華大地上找回、發展、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可以說,這一“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成功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經由這種有機“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的精神動力。【詳情】
著力加強黨的領導,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政治保證。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確保黨中央關于文化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讓黨的旗幟始終在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高高飄揚。首先要始終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就要旗幟鮮明堅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黨性原則,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其次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再次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最后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也是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的價值旨歸。【詳情】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傳承和發展當代中國文化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解決文化傳承與發展問題指明了方向和路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熙國在《北京日報》撰文指出,理論是對時代的任務和問題的“解”和“答”。一種理論之所以能夠被稱為真正的創新的理論,就在于它回答了時代的問題,完成了時代的任務。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實現了新時代文化理論觀點上的重大創新和突破。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解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如何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如何實現“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如何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如何建設文化強國,如何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此為指引,傳承和發展當代中國文化,其一,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這是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創新的根本路徑。其二,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好馬克思主義這一魂脈,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三,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根脈,堅持古為今用,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成為現代的文化。其四,必須秉持開放包容,堅持洋為中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五,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詳情】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