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理念、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進博會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孫熙國: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文化傳承與發展指明方向】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熙國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實現了新時代文化理論觀點上的重大創新和突破。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解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如何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如何實現“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如何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如何建設文化強國,如何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傳承和發展當代中國文化,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這是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創新的根本路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好馬克思主義這一魂脈,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根脈,堅持古為今用,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成為現代的文化;必須秉持開放包容,堅持洋為中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習近平文化思想為解決文化傳承與發展問題指明了方向和路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摘編自《北京日報》
【劉偉: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劉偉表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要看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只有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高質量發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選擇。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注重從根本宗旨、問題導向、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厚植發展新優勢,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不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向前發展。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處理好產業發展中的虛實關系,處理好城鄉發展與區域發展的平衡關系,處理好全面對外開放與自主發展的關系,堅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應該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主線,以創新驅動為戰略支撐,以高水平開放為戰略前提,以穩中求進為戰略方針,更好推進現代化建設。
摘編自《經濟日報》
【高培勇:從三個維度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和理解】
高培勇認為,新發展理念源于發展實踐,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其理論研究。從理論方面看,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從實踐方面看,新發展理念是因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而形成的,是立足我國發展實際、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經驗形成的規律性成果,也是奔著解決我國發展中的問題去的,深刻揭示了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的內在要求。在新征程上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緊密聯系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從根本宗旨、問題導向、憂患意識三個維度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和理解。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就要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我們黨領導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就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就要把握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把安全問題擺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做到居安思危,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摘編自《人民日報》
【姜曉萍、田昭:加快推動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
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姜曉萍、田昭指出,加強干部教育培訓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必須深入推進干部教育培訓體系改革創新,增強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的時代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一是以重視理論武裝凝心鑄魂,加大干部教育培訓的深度。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首要內容、中心內容和一貫內容,貫穿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中、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之中,以及干部學習的全領域和全過程,實現凝心聚魂。二是以加強政治訓練強基固本,提升干部教育培訓的高度。要把握政治訓練的重點內容,把黨性教育貫穿干部教育培訓全過程,不斷提升干部的政治素養、強化干部的正確認知和淬煉干部的道德品行。三是以提升履職能力增強本領,確保干部教育培訓的效度。要以干部能履職、履好職、持續高效履職為目標,圍繞黨的二十大部署做好重點工作的專項培訓、圍繞時代發展和工作需要做好與崗位職責相匹配的通識教育培訓、圍繞未來發展需求開拓新知識和新技能培訓,構建干部有效履職的高質量教育培訓內容體系。四是以健全培訓體系提質增效,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力度。要以數字化牽引、規范化保障、區域化協作推動干部教育培訓多元化協同體系、高質量管理體系、規范化評價體系和監督監測體系建設,實現對干部教育培訓師資、教材、課程和機構的全方位治理,促進高質量與集約化干部教育培訓融合推進。
摘編自《光明日報》
【何樹全:堅持改革開放和踐行多邊主義 不斷擴大“進博朋友圈”】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何樹全表示,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進博會搭建了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和開放合作的國際平臺,承載著中國與世界市場對接、產業相融、創意互促、規則互鑒的多重功能。本屆進博會有來自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嘉賓,參展商超過3400家和專業觀眾39.4萬名,百余名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全球總部高管參加進博會,規模創新高。“進博朋友圈”的持續擴大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堅持改革開放和踐行多邊主義,凝練出來的一個個通關密碼,讓“進博朋友圈”越來越大。一是我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從1957年的廣交會到2018年的進博會,我國始終堅持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包容的理念融入世界經濟。深化改革開放、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的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共建“一帶一路”,以及舉辦進博會、服貿會、數貿會等等,都是我國與世界各國共建美好未來的積極作為。二是我國始終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包容姿態推動開放。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我國不斷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降低外資進入門檻,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三是我國始終踐行多邊主義的合作理念,以合作的姿態共同治理。我國始終倡導、推動和踐行開放的世界經濟和包容的經濟增長,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倡導、推動和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國際發展合作,克服國家之間的發展鴻溝;倡導、推動和踐行世界可持續發展和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世界共同治理。
摘編自光明網
(光明網記者 鄭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