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何樹全(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2017年5月,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宣布我國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至今,進博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于11月5日在上海隆重開幕。
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進博會搭建了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和開放合作的國際平臺,承載著中國與世界市場對接、產業相融、創意互促、規則互鑒的多重功能。本屆進博會有來自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嘉賓,參展商超過3400家和專業觀眾39.4萬名,百余名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全球總部高管參加進博會,規模創新高。
這充分證明,這場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盛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的大合唱”,而且合唱成員越來越多,“進博朋友圈”將持續擴大。當然,“進博朋友圈”的持續擴大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堅持改革開放和踐行多邊主義,凝練出來的一個個通關密碼,讓“進博朋友圈”越來越大。
我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從1957年的廣交會到2018年的進博會,我國始終堅持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包容的理念融入世界經濟。深化改革開放、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的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共建“一帶一路”,以及舉辦進博會、服貿會、數貿會等等,都是我國與世界各國共建美好未來的積極作為。
目前,我國已經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包括2023年10月17日和塞爾維亞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我國已經和29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22個自由貿易協定,其中,《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全球較高水平的自貿協定;正在與日本、韓國、挪威等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我國已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協定》(DEPA)等高標準經貿協議。
我國逐步從商品和服務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習近平主席在2023年10月18日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時指出,主動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擴大數字產品等市場準入,深化國有企業、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領域改革。2023年6月30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5個具備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主動開展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若干措施》聚焦知識產權、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環境保護等領域;推動貨物貿易創新發展,推進服務貿易自由便利;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提升便利化,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路徑,為推動加入高標準經貿協定提供實踐支撐。
我國始終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包容的姿態推動開放
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我國不斷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降低外資進入門檻,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
主動降低關稅。2018年以來,我國多次降低進口關稅。我國海關以降稅為契機,整合部分同類或相似商品的稅率,適當減少稅率等級,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2020年,在最惠國稅率方面,我國按照世貿組織框架下擴大信息技術協定產品范圍的談判成果,自2020年7月1日起對部分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五步降稅;在暫定稅率方面,自2020年1月1日起,對859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在協定稅率方面,我國繼續對原產于23個國家或地區的部分商品實施協定稅率。2023年,我國對1020項商品(不含關稅配額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根據已簽署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和優惠貿易安排,對19個協定項下、原產于29個國家或地區的部分進口貨物實施協定稅率,進一步降低稅率水平;2023年7月1日起,我國對62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八步降稅。調整后我國關稅總水平將從7.4%降至7.3%。
主動降低外資進入門檻。從2013年中國(上海)自貿區的第一版外資管理負面清單到2021年全國外資管理負面清單和自貿區外資管理負面清單,外資進入我國的門檻大大降低。自貿區版負面清單從2013年的190條分別縮減至2014年、2015年和2017年的139、122和95條。2017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引入“負面清單”,成為全國版外資管理負面清單,共63條。2018年全國外資管理負面清單和自貿區外資管理負面清單分別縮減至48條和45條。經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縮減,目前,全國外資管理負面清單和自貿區外資管理負面清單分別為31條和27條。
我國始終踐行多邊主義的合作理念,以合作的姿態推動共同治理
我國始終倡導、推動和踐行開放的世界經濟和包容的經濟增長,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倡導、推動和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國際發展合作,克服國家之間的發展鴻溝;倡導、推動和踐行世界可持續發展和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世界共同治理。
面對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始終秉持世界各國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基礎上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理念和原則。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開展國際發展合作方面,中國有鄭重莊嚴的承諾,更有實實在在的行動。“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我國始終勇擔大國責任,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機制合作;積極同相關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世界氣候變化大會、落實《巴黎協定》。2023年7月6日,我國在WTO牽頭設置并推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結束文本談判。這是全球首個多邊投資協定,將有助于提升全球投資監管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進一步提振全球投資者信心,推動全球投資穩定增長。
2021年9月,我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將發展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在2022年6月我國舉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就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宣布一系列務實舉措。截至今年7月,2022年6月發布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清單》中的32項務實舉措已有一半實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許多發展中國家已從中切實受益。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朋友圈”持續擴大的進博會是一場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全球經貿盛會,已經成為推動中國與世界市場對接、產業相融、創意互促、規則互鑒的國際大平臺,為與會各方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也注定會助力我國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