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大思政課”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成果交流會
暨北京大學“習近平經濟思想在新時代的實踐”課題新書發布會舉行
2023年10月30日上午,“大思政課”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成果交流會暨北京大學“習近平經濟思想在新時代的實踐”課題新書發布會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行。
發布會現場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教育部高校思政課總教指委主任委員靳諾,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宋凌云,北京大學副校長、教務長王博,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云生,高等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劉超、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仰海峰等出席會議。國資委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農業經濟研究中心、調研企業和鄉鎮代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出版團隊,北京大學教務長辦公室、學生工作部、校團委等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等院系參與相關調研的訪問學者和師生代表參加會議。新書發布會和成果交流會分別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孫蚌珠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教授主持。
會議伊始,一段以“大思政課善用之的積極探索”為主題的視頻從“緣起、奔赴、打磨、問世”四個階段回顧了北京大學“習近平經濟思想在新時代的實踐”課題的設立背景、實施路徑、調研歷程和成果產出過程。
顧海良作為新書編委會主任對課題和成果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顧海良認為,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和“從理性回到感性”有機結合的過程,這要求我們在思政課教學中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對理論進行檢驗,進一步鞏固對理論的認知,真正實現思政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本套書作為課題組的重要成果,通過對31家國有企業和36個村莊的實地調研,用鮮活、生動、飽滿的教學案例服務于思政課堂,實現了思政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和良性互動。顧海良向教育部社科司、國資委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農業經濟研究中心和學校的重視與支持以及高教社編輯出版團隊的通力配合表示感謝,并表示,課題組將繼承發揚北大“常為新”的光榮傳統,繼續為推動高校思政課改革、建設高校“大思政課”作出貢獻。
王博代表學校向課題組的新書發布表示祝賀,向支持課題組調研工作和成果出版的相關單位表示感謝。王博指出,北京大學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近年來成立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并出臺相關指導和執行方案,打造行走在中華大地的思政實踐金課。此次課題組新書的發布正是北京大學對“大思政課”的積極嘗試和有益探索,是把思政實踐課成果轉化為思政課教學案例資源的生動體現。北京大學將繼續在相關部門指導下,不懈探索“大思政課”的善用之道,切實推動新時代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讓思政課真正入腦入心、走深走實,切實發揮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
劉超代表高教社向新書出版和交流會的舉行表示祝賀。劉超認為,本系列圖書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動實踐教學成果,是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重要舉措,是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辦好“大思政課”的有為之舉,是展示習近平經濟思想實踐偉力的重要成果。高教社將全力做好宣傳發行相關工作,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推動高質量圖書進高校、進課堂、進教學,支撐好“大思政課”教育實踐,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宋凌云指出,課題組組織編寫的兩套新書選題精當、論述精妙、制作精良,是中國經濟學創新成果方面理論與實踐相貫通的重要作品,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闡釋和教育教學提供了范例,為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進行了積極探索,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思政課教師隊伍成長作出了示范。教育部社科司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闡釋、教育教學工作,也期待北大馬院和出版部門繼續深化合作,以新書出版為契機,拓寬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的載體,不斷推出多樣化的高質量成果,挖掘轉化更多優質教學資源教學素材,為全國“大思政課”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靳諾在致辭中指出,課題組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社會大課堂為依托,以問題意識和實踐創新為導向,共同書寫了新時代國有企業和農村發展的篇章,體現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實踐偉力,為全國思政課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教學案例和素材,一定會對大中小一體化的“大思政課”建設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近年來,北京大學進行思政課改革的實踐探索成效顯著,推出了田間地頭的思政實踐課等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課,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發揮了重要的標桿示范作用。靳諾強調,實踐教學是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要結合時代背景、立足中國國情、針對學情實際,打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組合拳,注重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相互促進,還要進一步增強實踐教學的基本功,充分發揮數字賦能作用,打造具有親和力、時代感、吸引力的新時代高質量思政課程。
新書發布會上,郝平、馮云生、宋凌云、顧海良共同為北京大學“習近平經濟思想在新時代的實踐”課題成果——《中流砥柱——新時代國有企業的實踐》《走向共同富裕——新時代中國農村的發展》兩套四本書的發布揭幕。
在成果交流會上,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改革研究處負責人、正高級經濟師李寒湜指出,推動國有企業優秀案例進教材進課堂有利于完善理論體系,有利于增強國企在全球產業發展話語權,希望搭建企業和高校合作的平臺,共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添磚加瓦。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鄉村治理與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燦強認為該套書布局新穎合理、案例選擇精當、論述深入得體,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的生動教材。中國海油企業管理部高級主管時超介紹了中海油集團的基本情況以及此次與課題組師生的合作交流情況,并希望能通過校企合作為國企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北京市平谷區劉家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曉臣表示,新時代農村是“大思政課”的重要舞臺,他誠邀大家把更多的課題選在劉家店鎮,讓習近平經濟思想在劉家店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賀大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助理尹俊,以及參與課題調研撰稿的訪問學者、學生代表分別發言。大家結合各自在國企和村鎮調研的主題,分享了參與此次課題調研寫作的感受和收獲,并對高校“大思政課”建設提出了意見建議。大家表示,通過此次課題調研,對中國國企和農村的發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從大國重器看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在國有企業的落地生根,在田間地頭看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在廣袤鄉村的生動實踐,他們將從大變遷和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中汲取力量、鑄牢信念,增強時代自信,譜寫青春華章。
孫蚌珠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了更好地把思政實踐課成果轉化為生動鮮活的思政課教學案例資源,由北大思政課教師、訪問學者、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習近平經濟思想在新時代的實踐”課題組,歷時兩年的時間深入國企和鄉鎮一線調研寫作,最終形成包含四本書稿的“習近平經濟思想在新時代的實踐”套書。在此期間,師生們不僅感受到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深刻內涵和實踐偉力,還在材料收集、實地調研、訪談交流、討論修改等環節中鍛煉了信息收集、整理寫作、溝通協調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孫蚌珠向所有參與課題調研寫作的師生和編輯們表示感謝,并希望課題組的成果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挖掘、轉化和延伸,繼續為學校“大思政課”建設作出貢獻。(文字:高雷 攝影:曹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