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睿(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湖北工業大學工業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上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為新時代新征程更好地實現新型工業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新型工業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新型工業化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內在要求。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基礎和動力,新型工業化是工業現代化發展的方向。對于我們這樣的大國而言,沒有強大的工業,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就難以實現。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近年來,我國以制造業為根本,新型工業化步伐不斷加快。截至2022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占GDP比重33.2%。實現強國目標和民族復興偉業,要求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要求,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路徑,以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新成效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新型工業化是新時代順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考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發展迅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短短幾十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但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日益成為大國競爭和博弈的焦點,我國正處于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重要關口期。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發展階段,唯有深刻把握新時代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順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等外部環境的深刻變革,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能,以新型工業化引領帶動經濟、科技、社會、文化全方位變革升級,迎接新時代新征程提出的重大考驗。
二、新型工業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黨的領導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根本保證。我國工業的發展壯大,既是黨領導全國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成果,也是在黨的領導下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體現。回顧百余年黨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工業化始終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自立自強、開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的重要歷史任務。新時代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科學判斷時與勢、辯證把握危與機,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這既是對建設中國特色工業文明的積極探索,也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是黨中央立足國情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前進方向。新型工業化有別于世界先行國家在后工業化階段的發展歷程,也不同于我國以往工業化階段的發展任務。這條路,既遵循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也包含對西方工業化的理性反思,為工業化發展充實新的內容、特色和路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業化實踐,是一部謀求國家富強、民族獨立、人民幸福的探索史。從建黨之初培育、壯大工業化的階級基礎,到土地革命時期明確工業化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從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軍事、民用工業并重奪取全國性革命勝利,到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的曲折探索;從改革開放時期開辟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到新時代貫徹落實工業化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格局。歷史和現實表明,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工業化,必須立足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三、新型工業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支撐
新型工業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實現工業化的標準,不僅看工業產品、產量、產值的絕對數,而且要看人均占有數、品種質量、技術含量、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適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人均占有的衛生資源等。這些指標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同時也意味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制造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脊梁,現代制造業是推動工業化進程的引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質就是要以制造業構造高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產業載體,以技術化、智能化、集成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為方向,以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為標準,為增強綜合國力提供基本保證。一方面,要系統優化制造業創新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創新鏈整體效能。總之,必須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新型工業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動力保障。工業是一國綜合國力的根基,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原材料、能源和技術裝備,是建設農業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世界一流軍隊的重要支撐,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柱,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動力保障。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全局所系、大勢所趨、現實所需。當前,一是要適應時代要求和形勢變化,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實施國家供應鏈競爭戰略,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二是要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各類企業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支撐作用,以主體功能區戰略引導產業合理布局,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增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動力與活力;三是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做大、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強化新型工業化引擎作用,涵養內在勢能、強化外在驅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不斷開創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動力保障。
揚帆正當時。實現新型工業化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前景廣闊、任務艱巨。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定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加快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加快實現新型工業化,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本文系湖北工業大學基金項目(2022SW0077)、2023年度湖北工業大學校園文化培育項目(理論研究類)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