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名家訪談】
編者按: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近日舉行。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發展為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成果有目共睹。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薛力訪談“一帶一路”研究的權威專家,從不同角度梳理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為配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光明網將于近日分別刊發,以饗網友。
訪談對象:楊潔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前院長,研究員
訪談人員:薛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薛力: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因?
楊潔勉: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先后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耙粠б宦贰庇谥袊聲r代的開始之時,也就是中國外交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一個交界點,在這個交界點,必須對中國的對外關系進行總體籌劃。“一帶一路”是中國整體外交整體布局中非常重要的干線之一。
“一帶一路”的提出至少有三點考慮。第一,中國在“強起來”的過程中,如何更加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第二,中國的對外關系面臨著美西方在我們東面的阻攔。實際上,2012年之前就有一些學者提出了“西進戰略”。第三,經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耙粠б宦贰笔菍ξ覈鴩谰闹苓呅蝿莸囊粋€破解。
薛力:對“一帶一路”實施10年的整體評價?
楊潔勉:對于十年來的“一帶一路”建設,我用十六個字進行概括,“成績很大、挑戰很多、基礎已定、任重道遠”。
“一帶一路”是世紀工程,從一定程度上說,10年只是一個開頭,今后會有很多十年。第一個10年是打基礎的階段,也是尋找重點發展對象、國內各界人士溝通辯論、達到初步統一的10年。
“一帶一路”剛開始提出時,有些經濟界人士認為這是要把我們的剩余產能進行轉移;還有的認為是要在全世界建立戰略支點。這種理解過于龐大,也有些偏頗?!耙粠б宦贰睂嶋H上是一個邊設計、邊進步、邊調整的過程。
“一帶一路”10年,經歷了問世、宣傳到定型的階段。“一帶一路”英文的名稱也是經過2~3年的時間最后定位為“B&R Initiative”,英文的最終敲定是我們在國際上進行概念創新和宣傳推廣的一個階段性成果?,F在不管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都用“一帶一路”了。
薛力:“一帶一路”提出后中國外交政策有哪些變化?
楊潔勉:第一,中國的外交戰略從韜光養晦轉變為積極有為。在中國已經強大起來,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候,韜光養晦是不可能的,基本條件不復存在。
第二,中國的外交更加講究戰略思維、頂層設計?!耙粠б宦贰笔且粋€平臺,主要圍繞某幾個方面,但是我們的總體外交戰略范圍更加宏大。以前我們是區域大國(regional power),現在是全球大國了,但我們英文用的是major country,而不是global power,因為后者有“列強”的意涵?,F在我們是全方位運籌規劃,以前主要是經濟增長,后來提升為development(發展)?,F在我們講戰略、政治、經濟、外交、文化自信等,講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等方面。
第三,在敢于斗爭前提下,同時也善于斗爭,這方面與以前明顯不一樣了。
薛力:“一帶一路”推出后中國國家形象有什么變化?
楊潔勉:總體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第一,中國在國際上堅持正確的義利觀,爭取合作共贏,得到越來越多國家認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是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以后形象的一個突變;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一帶一路”;再到“一帶一路”10年的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經歷了時期的變化。
我們常把歷史前進比為江河東流,以前比較注重“流”的方面,即出了狀況怎么解決的問題?,F在我們日益注重“源”的方面,講究世界從哪里來和問題的根源等。
我們堅持唯物主義,物質生產、經濟社會是本原。我們從整體上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半杯水是半杯滿還是半杯空?愛好批評的人總是講半杯空的,支持者多講半杯滿的。比如中歐班列,有些學者說(有些列車)回來是空的,這當然是問題,但是中國到歐洲的線路打通了,列車開出去了就是成績。又比如,為什么要修中老鐵路,人和貨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但是當鐵路連成線,連成片的時候,它的作用就會凸顯出來了。
第二,絲綢之路是一種歷史記憶,體現“‘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間的共享。文化交流很重要,我們在講“一帶一路”的時候,也需要講“共建國家”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其實我們面臨著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問題,“一帶一路”不是單方面的施與,而是雙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總的來說,中國的國家形象在趨好,但目前還不夠,有進一步改善的較大空間。
薛力: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的主要挑戰是什么?
楊潔勉:挑戰很多,第一,美西方的挑戰。比如2017年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把中國定位為最大的安全威脅、主要的競爭者和挑戰者。此后,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和美國異口同聲。這是非常大的轉折點。用鄧小平的話來說,該來的總歸要來的,無非是早一點還是晚一點。我的看法是,他們寧可早一點,希望在中國真正發展強大之前達到遏制中國的戰略目的。
第二,世界從較多主張經濟合作進入到突出安全、安全泛化的階段。西方現在主要講政治、安全利益,經濟已經放在后面,他們力圖對中國的經濟優勢進行戰略消耗,遲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所以,接下來的第二個10年,我把它叫做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時期,就是原來的“老八字方針”??梢苑譃閮蓚€5年,第11年到第15年,將是一個調整鞏固時期。而到了第15年的時候,美國已經對我們進行了10多年的戰略圍堵,西方會受到的挫折大概更大。西方只有在利益實實在在受損后才會進行戰略調整,而西方幾十個國家進行戰略調整,起碼需要10年時間。在第15年到20年,是我們積蓄了一定力量以后,進一步發展的階段。世界上的事情是有周期的,從一個崇高的理想、美好的目標變為切實可行的現實必須有一個過程。
薛力:對下一步共建“一帶一路”的整體建議?
楊潔勉:第一,進一步完善戰略思維和頂層設計。過去10年,我們相當一部分的規劃、設想、部署、政策在逐漸落地。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把前10年開局年稱為1.0版本,那么2.0版本在戰略總結、目標、理論、應變,尤其是應變方面要早想、多想、深想。盡管我們好心好意,但一些國家并不是這樣理解。
第二,新的10年要有階段重點和分期目標。應該重點堅持、加強多邊主義,鞏固和發展合作伙伴關系,還要營造更加有利的地區和全球環境。同時對于發展、安全、文明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比如動亂、動蕩地區的敘利亞應該是安全第一;和平地區、和平合作時期,發展應該是第一位的;如果條件比較好,就要提升文化、文明因素的作用?!耙粠б宦贰钡?.0版本要強調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三者里發展倡議的抓手(作用)更加明顯,(與“一帶一路”)關系更密切?!耙粠б宦贰痹谶@些方面要做出具體的規劃。
最后是提質升級。這里我講一下三個界別,第一個界別是政界,統籌設計,站位要高,視野要遠。10年不可能完成所有目標,主要抓好我們的基本盤,例如周邊和發展中國家,同時穩住歐洲,然后主要對付美國。不要勉強在國際會議或國際組織上通過“一帶一路”等決議,重要的是把“一帶一路”做得更好更實。比如在雙邊關系和多邊機構中,把“一帶一路”做出幾個具有示范性的、有進步的項目。第二個界別是經濟界,應該在次優(second best)技術的應用方面下功夫。最好的科技、經濟不掌握在我們手里,但是如果我們在次優方面做得好,能夠為非洲人民等帶來福祉的,要去做。第三個界別是學界,要在專門研究、應用研究方面下功夫。學者要走出去,接觸實際,了解世界。但首先要了解中國,我有一句話是“要做外國通,先做中國通”。
我覺得現在“一帶一路”已經為世界所了解。那么我們就可以在具體上多一點突破??偟膩碚f,新的10年我認為有12個字,即“低政治、中經濟、高生態、大思路”。低政治是指我們在高政治上不要去爭,因為已經有旗幟了。中經濟,是指經濟的中端,比如我們在產業鏈等方面可以多下功夫。高生態是指生態環境或者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要抓旗幟,敬畏自然。大思路,在2.0版本的時候,我們各界都應該想得更遠一點,就不僅僅是轉移剩余產能的問題。
薛力:國企與民企如何在共建“一帶一路”中更好合作?
楊潔勉:國企發揮主干作用,民企要發揮靈活性。國企總有官僚的一面,還有許多政治任務、社會責任,以及體制內不盡如人意的方面。當然,民企也有資本逐利、不負社會責任等問題,但確實有民企做得比較好的,從非洲、拉丁美洲等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例子。
應該加強與民企的對話協調,多聽聽民企的呼聲。比如民企的資金支持問題,以及民企在參與國家主要戰略政策方面,也存在相當大的限制。例如,今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的31條政策措施,就是要鼓勵民企參與。今后我們需要發掘中小企業,不要總是華為、騰訊等。國企是要抓大(放小),民企是抓?。ǚ糯螅?,加強關心和管理,(旨在使得)民營企業更有活力。
薛力:智庫和高校如何參與“一帶一路”?
楊潔勉:“一帶一路”有一個很好的口號,即“共商、共建、共享”。目前智庫的國際合作很少,這說明首先要提高我們自身的智庫,這中間當然有疫情帶來的損失。智庫包括大學今后在研究的專業性方面可能會碰到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智庫和大學基本上不在一線,不能很好地了解情況。此外,現在的經費、人才都有問題,主要是出不去,田野調查很難展開。
要用好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我們國內的留學生,他們相對比較了解中國。這些留學生在中國期間也會有感情,他們回國后可能成為基層和中層領導。這也是智力合作的發展方向。智力合作要大步前移到為東道國人才培養方面。
?。ㄔL談日期:2023年8月1日下午;訪談地點: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錄音稿整理:李少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系專業博士研究生;錄音校對:薛力研究員。本文經受訪者審定。)
?
相關閱讀:
專訪于洪君:“一帶一路”是史無前例的公共產品,引領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