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光明網訊 (記者 鄭芳芳)9月24日,第二屆文化強國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辦,《開放時代》雜志社、《文化縱橫》雜志社協辦,主題為“兩個結合與文明更新”,目的是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探討中華文明發展規律。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開放時代》雜志社、《文化縱橫》雜志社等單位的領導、專家、研究生共100多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堂出席論壇并致辭。李文堂在致辭中分享了他對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化主體性與文明更新理論的初步認識。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誕生,具有強烈的文化使命,展現出鮮明的文化主體性,這一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兩個結合”的提出,進一步鞏固了這種文化主體性。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主體性表現在文化創新意識之中,表現在文化的歷史性之中,表現在文化的普遍性之中,表現在文化的生命體之中,表現在文化自信之中。他強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現代發展規律的重要論述,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其中有四個重要維度,即文明的使命、文明的內生性演化、文明的激活、文明的更新,都需要我們從“兩個結合”的高度深入思考,開展學理分析,建構中華文明的理論話語與文明史敘事。
論壇專題發言設置了“兩個結合”推動理論創新、鑄牢道路根基、促進制度創新、創造文明新形態4個板塊。上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郭建寧、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張城、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國家治理教研室主任王若磊、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副部長章永樂、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師何青翰分別做了題為“兩個結合”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體系化學理化、深刻理解“第二個結合”提出的首創性意義、“兩個結合”與理論創新的內生性邏輯、文明視野中的現代中國革命黨政體制、“第二個結合”與“舊邦新造”的制度之維、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秩序精神的發言。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劉晨光、文史教研部講師馬晨、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政治理論教研室主任齊惠、文史教研部副教授趙璐璐進行了回應。
下午繼續進行專題研討,中山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吳重慶、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干春松、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劉飛、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教育長邵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教授周展安分別就“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傳統、延安經驗和社會主義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探索、堅持“兩個結合”與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根基、“兩個結合”與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塑造、“兩個結合”與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哲學與現實路徑等議題進行了專題發言。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田嵩燕、黨的建設教研部教授王懂棋、文史教研部副教授邵聲、文史教研部講師楊家剛進行了回應發言。
最后,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躍國,《文化縱橫》雜志社社長、總編輯楊平分別做總結發言。論壇的發言主題鮮明、新意迭出,論者學術視野寬廣,相關研究系統深入,現場互動熱烈,深化了對黨的文化理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