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趙申洪
第二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簡稱“東博會”)于9月16日至19日在廣西南寧舉辦。今年是東博會創立20周年,中國和東盟各國站在新起點上共商合作大計,推動雙邊合作邁上了更高臺階。
(一)
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為中國—東盟關系開啟了新篇章,中國—東盟博覽會應運而生。東博會見證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走向縱深,中國東盟伙伴關系不斷鞏固。
東博會推動中國—東盟伙伴關系日益緊密。2004年,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成功舉辦并永久落戶廣西南寧。自創立以來,先后有118位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1000多位政府和工商界負責人出席東博會,舉辦了超300場部長級高層會議論壇,建立了40多個領域“10+1”合作機制,發表了《南寧宣言》等近百份重要文件。東博會已成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國際經貿盛會。創立20年來,東博會緊扣雙方戰略伙伴關系發展進程,聚焦合作熱點,安排領導人開幕大會演講、領導人會見、部長級磋商、主題國活動、政商對話等高層友好交流活動。東博會舉辦了一系列會議和論壇,涵蓋了多個領域,實現了部長級磋商以及政府官員、企業家、專家學者、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之間的對話,促進了政策溝通,增強了戰略互信,成為中國—東盟多領域、權威性的合作機制。
東博會發揮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助推器”作用。東博會圍繞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進程以及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產業結構、行業特點設置展覽內容,使各國的企業、商品、項目、資金高度匯聚,讓國際產能合作、跨境園區建設、跨境金融創新、跨境電子商務等合作高度便利,有力推動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發展。20年來,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增長了16.8倍,2022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9753.4億美元,中國連續14年保持東盟最大貿易伙伴地位,東盟連續3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紅利釋放,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深入推進,中國和東盟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東博會已成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東博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為促進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新動能。東博會還帶動廣西等省區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型,使廣西從西南邊陲躍升為中國—東盟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東博會的示范引領下,多個省區的對外開放平臺不斷建立,新疆的中國—亞歐博覽會、寧夏的中阿博覽會、云南的中國—南亞博覽會等標志性展會接連創立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
20年來,東博會見證了中國和東盟國家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合作之路越走越堅實、越走越寬廣。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共同努力。
元首外交為東博會提供政治指引。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發展同東盟的關系,中國始終將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2021年,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與東盟各國領導人一起擘畫了未來合作發展的嶄新藍圖。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成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后首位訪華的外國最高領導人,柬埔寨新任首相洪瑪奈就任后選擇中國作為第一個進行雙邊訪問的國家,充分體現了東盟國家領導人對鞏固和發展同中國友好關系的高度重視。在元首外交引領和推動下,中國和東盟的務實合作不斷走深走實,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馬來西亞關丹港等重點項目建成投入使用。中國東盟關系一直引領東亞區域合作,成為亞太合作的典范。在元首外交的引領帶動下,中國同東盟建立了包括領導人、部長、高官在內的完整對話合作機制,建立了外交、經貿、海關等12個部長級會議機制,設立了外交高官磋商、經貿聯委會、互聯互通合作委員會等部門高官會議機制。
安全和互信是東博會發展的重要保障。1991年中國和東盟正式開啟對話進程以來,中國始終堅定支持東盟團結和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區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支持東盟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2003年,中國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作為東盟對話伙伴率先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東盟在大國競爭中不選邊站隊,中國堅定支持東盟堅持團結自主謀取發展。中國同東盟各國一道,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并積極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在相互信任之下,中國同東盟國家在安全、執法司法、地區事務等方面展開了密切合作,為東博會的連續舉辦提供了安全前提。
經濟合作是東博會取得輝煌成果的堅實基礎。2012年,中國等國同東盟10國正式啟動RCEP建設進程。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區域合作開始“加速跑”。從第11屆東博會起,東博會設特邀合作伙伴,邀請中國和東盟以外的RCEP成員國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擔任特邀合作伙伴,推動“一帶”與“一路”的有機銜接,從服務“10+1”合作向服務RCEP合作及共建“一帶一路”拓展。東博會推動中國和東盟與區域外國家更多交流,越來越多的區域外企業參加東博會,東博會已成為中國與東盟乃至全球高水平合作的國際公共產品。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貿發會議等國際組織負責人每年均出席東博會,東博會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及域外經濟體加強合作、融入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紐帶。中國和東盟一道,攜手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打造亞洲及全球經濟增長中心,東博會憑借亞洲地區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成為本地區重要的國際經貿投資合作平臺。
人文交流是東博會取得輝煌成績的民心基礎。中國和東盟在人文、教育、民生、健康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走深走實,推動東博會這一重要合作平臺不斷鞏固提升。中國—東盟文化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等接連舉辦,為促進區域人文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22年末,中國已累計培訓東盟國家技術和科技管理骨干1300多名,雙方互派留學生人數超過20萬人,中國高校開設了東盟10國官方語言專業,目前東盟10國均已成為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目的地,雙方互為主要旅游客源地。密切的人文交流拉近了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民眾、企業的距離,推動東博會行穩致遠。
(三)
今年是東博會創辦20周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世界看到的是一個在擴大開放合作方面更加積極有為的中國,是一個對渴望開放合作的各國各方更加有吸引力的中國。借助東博會,推動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走深走實,傳遞中國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是本屆東博會的應有之義。
抓住經貿和產業合作的主方向不動搖。要緊扣經濟復蘇大趨勢、產業鏈融合大方向,通過東博會等系列舉措推動中國—東盟經貿合作。要穩步擴大區域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商事等制度型開放合作,打造開放高能級平臺。要大力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致力于提升雙方經貿領域開放水平,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供應鏈互聯互通等新興領域的互利合作,為新冠疫情之后區域經濟復蘇和全球發展注入動力,服務全球發展倡議。
創新東博會舉辦方式。要通過全面升級高層對話機制、全面升級經貿實效、全面升級永不落幕合作平臺,有效推動東盟國家特色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助力打造東盟企業“一站式”采購中國商品模式,舉辦更多更具實效的投資促進活動和精準配對服務,提供更多參展參會便利,通過云上東博會、中國—東盟經貿中心、中國—東盟特色商品匯聚中心全天候服務東盟企業開拓中國市場,讓更多東盟企業分享東博會紅利。
厚植民心基礎。要利用東博會平臺,舉辦系列紀念活動,進一步深化感情的交流,進一步夯實信任的基礎,進一步凝聚合作的共識。繼續舉辦文化、教育、智庫等多領域的交流活動,同東盟擴大在文化、旅游、培訓、青年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增進人民相知相親,推動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向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邁進,深化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相融,促進民心相通,服務全球文明倡議。
和合共生建家園,命運與共向未來。當前,中國正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將全方位拓展與東盟互利合作,共同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為東盟各國提供新機遇。新起點、新機遇,風華正茂的東博會必將譜寫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新篇章。(趙申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