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徐運紅(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9月14日,中央網信辦召開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概論》為權威讀本,交流學習體會,深化理論研討,推動學習宣傳貫徹走深走實,為推進網絡強國建設、開創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提供精神動力和理論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謀劃和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并在此過程中孕育形成了內涵豐富、科學系統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這一思想認識深刻、內涵豐富、體系完備、博大精深,是我們黨建網管網治網實踐的理論總結,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我國互聯網發展治理問題的重大理論成果,是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思想武器與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概論》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的權威讀本。縱覽全書,緊密結合我國互聯網發展治理實踐,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系統回答了為什么要建設網絡強國、怎樣建設網絡強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是思想的前瞻性。提出建設網絡強國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信息革命時代潮流的前瞻認識、對人類社會進入信息社會的準確判斷、對信息化條件下治國理政規律的科學把握、對以信息化驅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自覺。早在20世紀80年代,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提出過“科技是關鍵、信息是靈魂”的鮮明論斷;2000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作出了“數字福建”建設的戰略部署,提出了“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的奮斗目標,成為今天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加快建設“數字浙江”,推動浙江成為全國電子商務的重鎮、數字經濟發展的龍頭;2007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要積極利用、大力發展、科學管理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加強網絡文化建設,使新興媒體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并擔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一個互聯網企業即便規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2018年以來美國濫用技術霸權對我國企業搞斷供斷鏈充分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這一判斷的預見性和準確性。可以說,正是因為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遠見卓識,網絡強國建設才在過去十年取得歷史性成就。
二是認識的辯證性。在過去十年的網絡強國建設進程中,雖然在不同時期安全與發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始終堅持了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一方面,我國各級各層面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加強;另一方面,區塊鏈、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大模型等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應用新業態蓬勃發展。今年5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
三是布局的全面性。我們在網絡強國建設方面始終強調要實現“五個要強”:技術要強,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突破,從國家層面超前謀劃布局,在未來技術競爭新賽場中贏得先機、占據主動;內容要強,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基礎要強,建成全球領先的信息基礎設施,培育壯大實力雄厚的數字經濟;人才要強,培養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絡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國際話語權要強,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升我國網絡空間話語權和影響力。
四是指導的實踐性。理論的正確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網絡強國建設的成效也要體現在制網權的實際掌握上。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互聯網帶來一系列新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已成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網絡安全風險已成為最復雜、最現實、最嚴峻的非傳統安全之一,網信領域已成為大國競爭博弈的重點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這一重要指示突出強調了問題導向和實踐要求,只有在網絡空間打得贏,我們黨才能實現長期執政。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張圖、一段視頻經由全媒體幾個小時就能形成爆發式傳播,對輿論場造成很大影響。這種影響力,用好了造福國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帶來難以預見的危害。”“用得好是真本事”落在具體實踐上,就是要能夠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革命成果推進內容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不斷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而要做到“用得好”,也離不開各級領導干部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的主觀能動性,要提升自我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爭取在網絡強國建設中“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
五是情懷的人民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8月28日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現在,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服務百姓、惠及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互聯網的新需求新期待,進一步解決好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新技術新應用風險防范等人民群眾關切的網絡安全問題,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惠及14億多中國人民。
六是視野的全球性。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互聯網在國際交往中具有重要價值。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主席站在人類前途與命運的戰略高度提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直面世界互聯網發展的共同問題,成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亦成為全球共識,為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指明了原則方向和實踐路徑,贏得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積極響應和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