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趙萍(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簡稱《意見》),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從全球角度看,在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在2022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逆勢上行的基礎上,針對外資企業的關切和訴求,提出新一批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穩外資政策措施,不僅表明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而且通過優化細化外資政策,為外商在華投資經營不斷提供新機遇。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不斷擴大市場準入
中國在全球保護主義大潮中逆流而上,不斷擴大外資準入,保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勢不變,是外商投資的熱土。中國在《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基礎上,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經過7次縮減,條目越來越少,由最初的190項縮減到現在的27項,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的開放程度更高。例如,在世貿組織關于服務業的160個分部門里,海南自貿港有120多個分部門超過中國“入世”時的承諾水平;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相比,清單中110多個服務分部門開放水平更高。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23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較上年下降12%。其中,流入發達經濟體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37%,而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增加5%,達到1891億美元。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至7月,法國、英國、加拿大、瑞士等發達經濟體實際對華投資增速分別達到213.7%、159.9%、113.3%和61.2%(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意見》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提高投資促進工作水平,為外資企業創造更多投資新機遇,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將進一步穩定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預期,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全面開放制造業 分享高質量發展機遇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基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按照國民經濟統計分類,中國制造業有31個大類179個中類609個小類,是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2022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GDP比重為27.7%、占全球比重達30.38%。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廠”,任何產品都能在中國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制造商,外商在中國制造業投資的供應鏈綜合成本優勢無可替代。在制造業規模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的同時,中國先進制造業蓬勃發展。
早在2015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中國創新的全球效應》中就提到: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也逐漸占據了效率驅動型創新的領先地位。中國一般制造業領域已實現全面開放,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制造業條目全面清零,《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繼續將制造業作為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方向,并新增或擴展元器件、零部件、裝備制造等有關條目,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看好中國制造業的投資機會。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23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高科技行業,投資大多來自歐洲的跨國企業。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至7月,中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968.5億元,保持正增長態勢。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25.3%。
《意見》再次聚焦制造業領域的開放,明確提出要加快生物醫藥領域外商投資項目落地投產。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還表示,未來將引導外資投向先進制造、節能環保等領域,表明中國制造業開放正不斷向更深層次拓展,為外資在制造業領域投資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
擴大高技術產業開放 政策含金量更高
高技術產業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中國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中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5%,快于全部投資8.7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中國不斷提升高技術產業的開放水平,積極推廣服務領域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并依托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平臺載體,探索高技術產業更高水平開放,與外資企業共同分享高增長市場機會。高技術產業實際利用外資規模也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2022年,21家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863.4億元,同比增長53.2%。
《意見》回應外商在高技術產業的投資訴求,支持外商投資在華設立研發中心,與國內企業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及其設立的研發中心承擔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穩妥增加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外資股比不超過50%)、信息服務業務(僅限應用商店,不含網絡出版服務)、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僅限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等增值電信業務開放試點地區,將為外商在高技術領域投資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
回應外資企業關切 政策針對性更強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外資企業關切,穩步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為外商投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以政府采購為例,政府采購是一個國家公共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外資企業分享東道國市場機會的重要渠道,政府采購一般占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0%至15%左右。《中國公共采購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度中國政府采購支出總額超過48萬億元。中國致力于消除政府采購中的各類不合理限制和壁壘,推動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企業公平參與政府采購活動。2019年、2021年先后兩次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清理以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股權結構等不合理條件歧視供應商或者違規設置各類供應商庫的規定和做法,保障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活動。2022年,對通過不合理條件限定政府采購供應商等問題進行了清理。
《意見》根據外資企業在國民待遇、投資保護、提高投資運營便利化水平方面的訴求,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為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經營提供更公平便利的市場機會。在政府采購方面,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中國境內生產”的具體標準;并通過首購訂購等措施,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創新研發全球領先產品;還將開展保障經營主體公平參與政府采購活動專項檢查,依法查處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差別待遇等違法違規行為。這些措施不僅可以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采購,也可為外資企業新產品打開政府采購市場。
總之,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較高。中國貿促會發布的《外資營商環境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受訪外資企業對辦理納稅、獲取金融服務、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跨境貿易、解決商業糾紛、市場準入、人力資源供給、獲取經營場所和促進市場競爭等指標的打分都在80%以上,97%的企業對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政府出臺的外資政策評價為“滿意”以上。隨著《意見》相關舉措落地,外資將持續看好中國市場,進一步增強在華投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