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亞(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研究員、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為人類探索現代化道路和更好的社會制度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現代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科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可靠支撐和關鍵所在。要著力推進科技現代化,確保走穩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的底氣更充足、信心更充分。
一、科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中國共產黨100多年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在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就明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的很多方面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現代化歷程,科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推進科技現代化。
科技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當今世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進步和創新正日益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于蓄勢躍遷、快速迭代的關鍵階段,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形成歷史性交匯,既為我國加快實現趕超提供了歷史機遇,也提出了新課題新挑戰。不斷推進科技現代化,就要破解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持續向前邁進。
科技是國之利器,科技強則國家強。在一些科技領域,我國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正在從“跟跑者”向“并行者”乃至“領跑者”轉變。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中國要從大國走向強國,中國人民生活要更加美好,都離不開科技現代化。實踐證明,不推進科技現代化,就沒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難以順利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篇大文章也難以順利寫下去。
二、科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可靠支撐
科技現代化是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要支撐。我國科技發展正處在將強未強、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只有加快實現科技現代化,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科技力量,這需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讓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彰顯、前景更加光明。只有加快實現科技現代化,才能有力保障我國產業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才不會遲滯甚至中斷。
科技現代化是提升科技實力、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深刻影響世界政治經濟力量變化的要素支撐。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之所以能稱雄世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科技領先。明朝后期及之后的中國逐漸衰落,一個重要原因則是錯失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的機遇。通過科技現代化,既能夠充分發揮我國科技發展已有的良好基礎和獨特優勢,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我國科技向更高水平邁進,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有助于切實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科技現代化為建設科技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戰略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必須著力解決影響制約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進一步增強我國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提升各領域科技現代化能力和實效,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在前瞻性、戰略性科技領域形成代表國家水平、國際同行認可、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的科技創新成果。
三、科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關鍵在于不斷推進科技現代化。要把科技自立自強這個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作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定海神針”,作為贏得可持續發展競爭優勢的“制勝法寶”,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增強抗壓能力、應變能力、對沖能力和反制能力。
抓創新抓發展、謀創新謀未來,關鍵在于緊緊抓好科技現代化。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科技創新是加速演進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一個關鍵變量,各主要國家都把科技創新作為塑造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選擇和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誰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有效貫通,構建自主、完備、高效、開放的新時代科技創新體系,形成基礎牢、能級高、韌性強、可持續的科技創新能力,把創新驅動落實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整個進程和各個方面,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根基。
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國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仍然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更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要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發揮創新激勵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成長空間、關鍵著力點和主要支撐體系,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1XJC710003)、四川大學高水平人才體系培育計劃項目(SQ2020-MY08)的階段性成果。】